八卦模型
八卦可以用一个正六面体来描述。八卦模型有八个顶点,其名称分别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乾坤两个顶点分别位于正六面体对角线的两端。这个六面体自旋模型不仅适用于八卦,适用于组成空间、时间的虚实计时及质量粒子的形成和思维的理解,还能用于解读哲学中不同观点的争论,使争论显示出其本质而达到统一,故又可称为以太子模型。以太子自旋的轴线就是乾坤对角线。此六面体绕乾坤对角线自旋,乾坤两顶点不动,其余六个顶点转动,这就是八卦只有六行的微观结构。
如图所示,图中运转的六个顶点标有其对应的六个特征数142857。模型中,兑、离、震位于阳面,巽、坎、艮位于阴面;六个顶点都可见,但只有三个面可见。由图可见,六行运转时,悬空的棱线变化最大。

以太子的六个面也以六行中的气、水、土、木、火、金六个字命名,代表六个态,即六个卦名。其名称的确定符合几何学中三个字母表示一个面的规则,中间字母为面的名称。于是气火土为火面,土金水为金面,水木气为木面,三个阳面为火、木、金;三个阴面亦然,为气、土、水。乾坤不参与定位顶点。在这样几何的规则下,却能奇迹般发现五行生克的规则顺序。
首先看棱边。不与乾坤相连的顶点棱边是相生顺序,金生水为金水确定的边,水生木为水木边,木生气、气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都是棱边。面是相克的面。可见的三个面,火面克金面,金面克木面;不可见的三个面,《易经》气木不分,气克土为木克土,土面克水面。这些关系揭示了《易经》中的五行生克是八卦六行立方体所注定的,也说明用六面体作为八卦模型是可信的。从六面体的体对角线来看,似乎也可以发现为什么《易经》五行生克把气排除在外。把土置于气顶点,则三条体对角线的两个顶点的特征数之和都为999999,可见《易经》中不仅气木不分,气土也可交换,土生金即气生金,金克木即金克气,木克土即气克土。这些生克关系揭示,生是克,克是生。《易经》中的原理不是字面上的生克原理,是生是克不确定,只有相关是确定的,生克会因条件而转化。或许这就是物极必反的原因,同一事物可以产生相反的作用。
文王《周易》为何有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的顺序?八卦六行的微观结构图,也就是以太子结构图可以做出微观解释。面对六面体旋转轴线顶点的乾观看,有六个顶点在顺序转动。当然,也可以不用六个卦名,而用阴面上的前中后再接阳面上的前中后来描述。这一微观结构上的顶点顺序解释了为什么在宏观表现上先阴后阳,只有先阴降才可有阳升的生长,即人体康复的规律。
从六面体模型可见,金生水、火生土、水生木都是棱边上的相生,是量变。
从八卦顺序看六面体,可以看出阴阳的复杂交错性。八卦中除了乾和坤有稳定的阴阳外,其他六卦忽阴忽阳,变化万千,但在六面体上的标记却是固定的,永不变动。当其旋转时,可以以顶点转动显特性,还可以以面转动显特性。换言之,除乾坤以外的六个卦,时而显阴,时而显阳。如金为少女,却是阳面;土为少男,却是阴面。六面体三个阳面的关系,火克金、金克木、木生火,揭示出人体生理是一个生克的平衡系统,木是成长,成长必生火而产生克,克的结果又产生木而成长。
这个旋转六面体模型同时也显示了142857六行数与0、3、6、9之间的关系。没有0和9的支撑为轴,就没有142857六行数的旋转;如同没有天地,就没有六行。六面体总共6个面,永远只有3个面可见,3个面不可见。万事万物,人们只能认识其一半,另一半只能分析、判断、推测;只见到其阳面,见不到其阴面。
六面体模型还隐含如下信息:六面体总共十二条棱边,这是十二生肖、十二时辰、十二经络的暗示。生肖、时辰、经络都可用五行生克原理解释。十二条棱边中,有三条与乾共点,三条与坤共点,六条不与乾坤共点而形成六行相生的闭合线。其形象含义是,天地支撑六行,构成十二特征的一体。这就是说生肖、时辰、经络都以天地为构建条件,没有天地,就没有生肖、时辰和人体经络。人体经络运行与天地时辰有关,于是十二经络以十二时辰当令。这样来看,一切与《易经》五行生克相关的事物都隐含在六面体模型中。
八卦模型的更重要意义将在《新哲学观》一书中进行论述。从以太子模型还可以看到欧拉示性数定理所不知的神性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