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无生有
《道德经》的中心思想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强名之曰道”;含义就是,一切物理现象和表现都是道的作用引起的。为什么“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因为道。道的作用产生一切,包括物理、思维、善恶、因果,于是一切都不需要再进行解释。
然而,人们通常不知道什么是道,不容易理解道的作用产生一切,而容易接受符合数理的解释。下面描述一个符合思维逻辑、易于理解的无生有的过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过程可参考细胞分裂生长的原理,用数学描述如下:
0:零可分裂为负1和正1,即0=-1+1,出现正数1,但总和仍为零。即道已生一,但仍是0。此式对应无极图,不可见;或者说像正负电荷,分开后才能检测到。
1:一可分裂为二,2=1+1,相应于太极图,也类似于细胞分裂。
2:二可分裂为四,4=2+2。由于0式中-1的存在,而仅存3=4-1,即二生三。
这样就完成了从无生有的过程。上述三步描述了有生于无的可存在性;无,确实可以生出有。先不要问为何等到分为4才去减1,看到后面可能就会明白。
大自然中有一个普遍的规律:雄性与雌性相比,例如男人与女人,体格、力度、速度都有强弱差别。上述数字中,-1也分裂,但速度慢于正数,于是还未来得及分裂,就被中和了。如果没有雄性强壮于雌性这一普遍规律,也许根本就不会存在从无生有,不会出现这个世界。
再说,万事万物都有条件,一旦条件成熟,自然发生;条件不成熟,不会提早相减。
也许有人会有疑问,认为数字可以,实物质不行。打消疑问的关键在于,要承认正负物质存在,这样问题就解决了。不见有物质,可视为正负两个中和了。
老子把“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紧接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后说,表明“负阴而抱阳”这一本能特性是“道生一”的同时就有的,没有这一特性,零生不出一,因“负阴而抱阳”才生一,“负阴而抱阳”这一本能特性和所有基本特性来自无。本能就是不知为什么就能,原理不可知,不可知就可称为神性。
下面来看看为什么三之后即生万物,不再继续生四。
道家的八卦源于中国古代对宇宙万象的观察。道生无极,无极生太极。所以《易经》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四象即少阴、少阳、太阴、太阳。四象八卦是万物的特征。自然界四象,必有两象相同。春夏秋冬,只有冷、热、不冷不热三种;东南西北,只有朝阴、朝阳、半日朝阳三种。再看八卦。天地相交生万物,乾、坤两卦为天地,子女只有六卦,即八卦不是同辈,是父母加三男三女;也就是说,二只能生三,动看为三男,静看为三女。这也许就是上述数字分裂式中只能得三而不能得四的原因。按八卦学说,不生四,不生五,只生六。八卦中的六子女就是万物的代表,所以老子也说“三生万物”。
上面算式中的负1,象征着隐含的杀机。二只生三,还可以这样理解:0生正负1,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不等隐藏的杀机负1起作用,即以减一为代价将其中和,于是只见有三。
万物一理。细胞分裂生长过程中,或许真的找不到8、16、32等细胞个数阶段的存在,而只有6、12、24及其翻倍的个数阶段存在。当然,这要以没有中途死亡为条件。在物理学的粒子裂变反应中,或许也只有6、12、24这些数字的裂变序列。
巧合的是,实数时间的流逝具有6、12、24序列的特征。这也许不是巧合,而是道的法则所定。也正由此,道就是时间,是对时间特征的描述。实空间、实时间是膨胀,由小到大,达到最大值。虚空间、虚时间由最大值逐步减小到零产生,即“反也者,道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