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万物礼乱之首

第三十八章 三生万物礼乱之首

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4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解析】把这两章合在一起,易于发现:万物都从道而生,分四步,有五态——道、一、二、三、物;人失道,也分步,成六等级、六态——道、德、仁、义、信,礼,最后才全失去道。万物逐步而生,人体现的道也逐步而失,令人感叹!“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两章分开,只能看出三十八章是写道、德、仁、义、礼的意思,四十二章是写万物特性,阴抱阳,损益相随。以往对两章的解读,都只专注于字面之意。只有合在一起,才能发现重点在其过程。这样,也就更能理解老子何以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了。原来,道生万物有五态,道在人身上的体现相应有六态。人失道,逐级丢失;人修炼,也从最低等级礼起步,逐级上升,直达道的境界,“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何以说礼为乱之首?参阅本书中“六种思维”一节以及用八卦思维解读出的含义。人失道逐级丢失,佛法亦逐级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