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医的阴阳
应当指出,尽管中医有一套理论用于临床治疗指导,但从物理来看,什么是阴阳平衡,什么是阳虚和阴虚,从来没有清晰的理解和说明,这就是有的人不信中医的根本原因——缺少物理根据。这里尝试对中医的阴阳做一个物理解释。
什么是人体五脏六腑的阴阳?从阴阳本义看,阳,可视为可见的症状;阴,为看不见的病因。即便如此,阳虚阴虚也难以理解,必须进一步解析。阴为病因,尽管还未知,但既然为病,就是功能不正常;功能不正常,器官在营养消耗上的表现也一定不正常。犹如发动机运转不正常,油耗一定不正常。可以说,阳是器官的营养补充,是吸收;阴是器官的负荷,是消耗,包括器官功能的消耗和器官成长的消耗。健康成长的条件就是吸收和消耗平衡,即阴阳平衡。阳虚就是吸收不够,阴虚则是消耗偏大。阴虚必须减少消耗,而不能以增加吸收来求平衡;阳虚必须增加吸收,而不能以减小消耗来求平衡。如果违背这两条原则,器官会越来越衰弱,病变,最后死亡。何谓调养?阳虚要调,阴虚要养;阳虚才补,阴虚才养。反之,阳虚以养则无效,只会越来越差;阴虚以补则无效,只会增加负担,器官也越来越差。
这样来认识阴虚和阳虚,就可知阴虚阳虚的本质就是过了限度。反言之,说阳虚就是阴盛,说阴虚就是阳盛。只有阴盛才形成病变,故明代医学家张介宾说:“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所以可怕的是阴气的凝聚,包括忧伤、情绪低落、丧失信心等思维因素。
可以认为,中医的阴阳平衡学说是最早的物理发现和科学应用,只是没使用物理名词,而是沿用了阴阳二字。阴阳平衡最成功的应用也是中医。从这一观点再进一步审察中医,身体出现的一切病变,包括癌症,一定是内阴凝聚损伤所致,或用常规中医语言来说,为阴虚。阳虚不至于导致病变,有病变表现,一定已发展为阴虚。阴虚的含义就是器官失去正常功能。阳虚时,器官功能正常,而只感到劳累,所以只需加大补充。阳虚只可调不可养,不可养就包括不可用药医治,只可增加补充。阴虚主要原则为养,养包含休养和医治,医治才有用药或开刀的必要。用药或开刀以安全、可靠为第一。何谓安全?用刀,保证不切破要切除的东西,完整取出,否则不下刀。以此观点看,如果不注意不切破肿瘤完整取出的重要性,癌症手术就是草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