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之间的横向六行
现在的中医也讲《易经》中的五行相生相克,然而五行中没有气,中医却处处提及气,用气来表征人体健康和病变。《素问》甚至直接说:“百病生于气。”
把六行火、土、金、水、木、气按顺序以中医术语燥热、湿热、表热、肾精、胆识、眼神代之,便可易于理解六行于病变中的描述与神态外观。热有阴阳虚实症状,气神为阴阳失调表现。
中医治疗理念与思维认识过程一样,治疗身体病变与端正思想认识都取决于开窍。思维开了窍,才有新认知,身体脏腑一样也要开窍。病理开窍就是脏腑的阴气能下沉,阳气可以上升。脏腑是否已开窍,表现在身体外观。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精神见肾心,即从五官见病症,从五官神态知病情。人体器官的开窍是病情的转折点,如同思维开窍就能想明白道理。
为何说思维升级到气阶段就是最高阶段?六级思维,气对应于信而不想,空、无,无思、无欲、无喜、无忧、无为、无所图,这种思维是经历各种思维之后才能得到的最终思维,是符合天之道的正确思维。思维升级如同人体脏腑器官成长,各部位正常、健康的标志是什么?是无,即感觉不到器官的存在。身体任何部位,如果自己能感觉到其存在,就一定不正常,或多或少有病变。感觉到其存在,可以是麻、痒、痛、胀、抽筋等等,还可以是外观,如变粗糙、光亮、与周围组织异样,总之能引起注意了,就是病的症状。所以,人体健康和气思维的标准一样是无。治病过程与思维认识过程一样,从有到无,从有痛觉到无痛觉。
治疗过程就是调理阴阳运作。中医理念在调理,重在养伤治本,身体脏腑协调后,以自身能力使病康复。中医以五行相生相克为理论依据,把五脏六腑与五行对应。这里按六行对应进行修改。五行中没有气,把肺和大肠对应于金,是关注其排泄功能;在六行中,肺对应气。
人体器官及功能系统的六行对应关系如下:
气:脑,肺,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思维系统;
水:肾,膀胱,泌尿系统,生殖系统;
土:脾,胃,骨髓,造血系统,消化系统;
木:肝,胆,排毒系统;
火:心,小肠,吸收、供给系统;
金:大肠,排泄系统。
目前中医只认识到身体器官与五行的对应以及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对身体成长的贡献,这只是脏器之间的横向关系。应重点指出,水对应生殖系统,具有神性意义,水是神,两者用同一个特征数表示。脏腑与五行相联系本身就具有神性,是《易经》思维的结果。人体是一个整体,器官之间相互影响是理所当然的,而《易经》五行相生相克是宇宙万物必须遵守的规则,只是人们不知道如何用《易经》中的五行生克来看人体各器官之间的关系。古中医的先知先觉者看出了人体与五行的关联,其正确性已表现在千百年的中医实践之中,描述在各种中医典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