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思维、三类知识

六种思维、三类知识

老子说,根据闻道后的反应,人可分为三等:上士、中士、下士。这三等之中,又各有赞同和反对。因此,综合人对道的认识,可以将其概括为三种闻道后相信、三种闻道后不信。由一至六编号,六种思维分别为:

一、信而不再思考——阳上士;二、信而想再解释——阳中士;三、信而想再揭穿——阳下士;四、不信不想大笑——阴上士;五、不信而想否定——阴中士;六、不信而想反立之——阴下士。

与阴阳相对应,前三种可以称为阳思维,后三种可以称为阴思维。这六种不同的思维不仅体现在人对道的反应上,对任何事物的反应也都不出这六种思维。六种思维分信与不信两类,半信半疑实属不信,即人对任何事物的态度只有肯定或否定两类。这两类思维本身没有好坏之分,而由所对待的事物本身来决定。对好事,肯定的态度为正确;对坏事,否定的态度为正确。这里只以三男三女对应而称阴阳,以道定上、中、下。

这六种思维的意义、本质是什么?把六种思维与八卦中的六子女相对应,顺序为:第一种,长男震卦;第二种,中男坎卦;第三种,少男艮卦;第四种,长女巽卦;第五种,中女离卦;第六种,少女兑卦。根据五行相生相克学说,把六种思维与六子女对应的五行排序相对照,则第一种思维为木,第二种为水,第三种为土,第四种为木,第五种为火,第六种为金。这样,六种思维的含义就显现出来了。

从思维角度看,第一种和第四种相同,特征为不思考。第二种和第五种水火不容,水善下之,是行善思维;火向上飘,含攻、毒、暴之义。第三种和第六种,土、金二者,则是朴实对华贵。

于是又出现巧合了。日常生活中,第五种思维的人自以为是,把第一种和第四种思维的人称为木头疙瘩,讽刺第二种思维的人脑子进水了,嘲笑第三种思维的人为土老帽儿,骂第六种思维的人往自己脸上贴金,就是不知道自己在玩火自焚。

前三种思维一般对事物持肯定态度,后三种思维一般对事物持否定态度。后者擅长于劝告、说服、软化对方;前者以信为本,易受骗,不善心计,但踏实而利成功。

思维也需要平衡。第一种思维利于养生,但容易让人感到力不从心而苦恼,要有第四种思维的经历才可真信,才得以静。第三、六两种思维的人雄心勃勃,要三思而后行。换位思考,就不容易产生冲动。第二种和第五种思维亦然。这样平衡,就可以“善贷且成”,易于成功,养生则长寿。

这六种思维概括了所有的人。学生成绩好的人,擅长第二种思维;成绩差的人不擅长第二种思维,或是第一种、第四种思维的人,不动脑筋。所谓科学家、政治家、侯王、领袖等都属于第六种思维的人,第六种思维就是革新。哲学家为第五种思维的人,以否定对方为特征。教师为人师表,属于第二种思维的人。各种成功人士为第三种思维的人,有坚定不移的奋斗精神。

把思维描述出来,就是知识。思维有善恶之分,知识自然分有益和有害。有害的知识不如不知道,所以老子说:“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老子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又说“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知,就是知天下,就是知识。按老子的话,有道可道的内容,还有道不可道的内容;有知道而做不到的,有知道而必须做到的。不知道的知识,包含可以去知道的,还包含不可以去知道的。

这意味着科学不是什么都可以研究的,要有管制。这从《易经》生克理论中可以解读出来。《论语》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为什么不反过来说?《易经》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八卦之中,艮为山为土,土克水。所以这句话的隐藏含义是仁者克智者。智者乐于做的事,即科学研究,必须由仁者沉静的思维加以克制。

基于上面的思路,知识应分为三类:一是有用的,或说有益的;二是不能用的,或说有害的;三是不能去探索研究的。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越多越好”,仅指第一种可以学、可以用的知识。

显然,说有的知识不能去探索研究,容易引起争论。通常人们认为,知识不需要许可证。然而按道的思想,知识也有允许与不许之分,只是人们没遵守或者说人们没能力事先觉悟而已。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想去研究道不可道的内容,先要考虑后果。后果之一,不可能有结果,永远白费力;后果之二,不如不知道,知道后会带来灾难。事实上,人类已有这类经验。发现之初,欢欣鼓舞,后来却防范、禁止,如核武器等。道认定有害的知识,不能研究。

亚里士多德说,人类需要的知识有三,“理论、实用、鉴别”。显然,“鉴别”就包含有益或有害,该不该研究探索。有益的知识得自理论和实践,从实践知有益或有害。

这六种思维可以对应于佛教的戒、定、慧三无漏学。六种思维对应于道的升级过程,也是三无漏学的升级过程,“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思维从木生火到火生土,为戒阶段;从土生金到金生水,为定阶段;到水生气,为发慧阶段,最后达入道的思维,到最髙境界。

中国历史上也曾出现过类似的六种思维划分。《周易禅解·说卦》说:“方便为父,智度为母。三观皆能破一切法,为长男;三止皆能息一切法,为长女;三观皆能统一切法,为中男;三止皆能统一切法,为中女;三观皆能达一切法,为少男;三止皆能停一切法,为少女。”六子女代表六种思维,阳为动,阴为静;阳为破,阴为息;阳为达,阴为停。阳有三观,阴有三止。三观三止就是六种思维,对应《易经》的三男三女、三阳卦三阴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