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震巽爻图揭示八卦真谛
《周易》中震巽爻图反用。这一观点可以揭示出八卦的真谛以及为何《周易》中气木不分。
震巽爻图反用,《周易》文字仍可解释,因为《周易》中两者同样以木运行。《周易》认可巽为风,震为雷。《周易》的爻图巽用,震用
;始生屯,说水生木,却用
,而不用水木屯
。
《周易》,包括阐发《周易》的孔子《十翼》都专注义理,按六十四卦的顺序解释相邻卦之间含义的递进关系:先有天地,然后万物生,故受之以屯;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蒙者物之稚,物稚不可不养,故受之以需……显然是以《周易》文字为基础而加以解释。然而,《周易》为何把爻图命名为屯?又为何称第三卦屯为始生?为何最后卦是未既不是既济?这些问题指向《易经》隐含的重要意义。然而历来和现在解读《周易》的人都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
《周易》认为第一、第二卦与后面的卦不同,第三卦才为开始。前两卦不运行,只是态。乾坤二卦之所以放在第一、第二,旨在说明阴阳爻线分别出现在初爻、二爻直到上爻六种情况的含义。此含义适用于所有的卦,而并非只针对乾卦或坤卦。无论哪一卦,当其阴阳爻线在某一位出现时,含义都与乾卦或坤卦的该位含义相同。乾卦或坤卦的特征就是总理爻线含义,不参与运行。如果把六十四卦用于占卜,巧得乾卦或坤卦,应为无运作、不变化,“故乾之名,天之象,皆不易焉”,坤卦“其名与象皆不易也”(《周易本义》)。两卦都象征不变化,都是“元亨,利贞”,乾卦利阳贞,坤卦利阴贞,具有保持、无动向、静止的含义。得此两卦的另一含义是无效、无意义、无差别,没有指导将来行为方向的参考价值。
八卦类似于磁极,SN相吸稳定,NN或SS不稳定。八卦不单卦存在,说天,地
藏于后;说水
,火
藏于后,如同特征数的前三位与后三位。说乾卦
,坤卦
藏于后;说坤,乾藏于后;说艮卦
,兑卦
藏于后,两卦名副其实地形影不离。所有六十四卦排序都是根据这一稳定存在原理,至少是以爻图翻转相邻而稳定为根据排列。
屯卦为有天地乾坤之后的第三卦,代表物之始生。按《周易》屯为水气屯,震巽爻图校正后为水木屯
。水生木为始生,于是水木爻图
就称3屯。屯卦爻图与4土水蒙
对称,从这一关系可以体会到气和木在六十四卦中确实很难分清楚,只能用一个木或气来描述。《易经》为何只用木,用木代气,以及五行无气的真正道理,将在《新哲学观》一书中论述。这是拓展人类认识论的大问题。
其实,按《周易》,屯卦叫水雷屯。雷为木,也即水生木。水生木为万物始生,最初始的生命从木开始。爻图中水在上,木在下,显示从天而降的水才能生木。地下能生木之水来源于天,不是地所固有的。生命源泉之水来自上天,六行顺序就已注定。金是天,金生水就是天生水;水是神,生命靠水而生,就是生命靠天靠神。按《周易》,爻图上下相反,水在下,木在上,为雷水解卦,义为不稳、动、变,是困难解除之征象。八卦六行的含义注定,人靠天吃饭的大原则是决定性的,人类不可能不怕天的表现,自然灾害之威力决定了人的生死,如果连续干旱无雨,再发达的科学也无济于事。
《周易》只有五行,用水气屯表示始生,文字仍是水生木。引入气改为六行之后,才出现水生气或气生水。特征数142857显示了地球的发展史——从气态球到水球,然后露出土地,生长植物。这一过程就是以气生水、水生气为初始,于是八卦爻图以水气屯
表示始生。以1、4、2对应气、水、土看,土水蒙
理所当然地成为下一卦,土于水上,即土浮出水面。
无论水气屯还是水木屯,屯总是代表始生,第三的排位不变。同理,无论火气鼎还是火木鼎,第五十卦的排位也不变,只取决于屯是木还是气。所以第三卦可以不叫屯,但爻图一定是。后面有关章节还将指出用
而不用
的更深层含义。为何第四卦的爻图一定是
?这是特征数142857中142的顺序决定的。第五卦水天需
,卦象为水在天上,天上有雨是万物生的必需条件。第六卦是第五卦的上下翻转,天水讼
。接着上卦翻转,为第七地水师
;地水上下翻转,得第八水地比
。到第八卦,完成了一轮变化,使水地比成为地球年龄的象征。
《周易》说始生屯,下震为动,上坎为险。“下震为动”改为“下风为动”,意义也不发生变化,而且应该更普遍,因为风雨交加比雷雨交加更普遍。《周易》用动来解释雷,其实风才应为动,雷显声和光,并非以动为主要特征。从这一层意义看,爻图也应为风为巽,而不是雷。
水木屯背面暗藏第五十卦火气鼎
,与火气鼎
相邻的是第四十九卦金火革
。金火革
爻图阴阳翻转就得第四卦土水蒙
。
其实,八卦只有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等八个爻图的顺序固定,如同音乐的八音阶符,顺序固定不变;六十四卦是文王所作之一曲,顺序是可以改变的,可以唱出另一首歌。可惜自从文王唱出第一首六十四卦之歌,始生屯蒙,终既未济,三千多年过去,没有人再用八个八卦音符创作出第二首八卦歌曲,神理也没有再赋予谁创作第二首歌的灵感。虽然如此,一定还有其他八卦歌存在的可能性。如同音乐创作,音符排列千变万化,但都旨在表达真情而永世传唱。《周易》六十四卦就是永世传唱的八卦之歌。这支歌或许就是宇宙诞生时奏响的天籁之音。
音符顺序来自作曲者的灵感,现存《周易》六十四卦的顺序来自文王在囚徒生活中产生的灵感,包括从天体、大自然、社会、人际关系、无字八卦中悟到的灵感。
伏羲无字八卦是真八卦;有卦名而无释义的八卦为传八卦、文王八卦;有释义的八卦是猜八卦,包括《十翼》以及众多解释《周易》的书,这些东西只能参考,对不对要自己去想。初始的八卦没有文字,要凭爻图去想象,以口头解释的方式流传,富于想象而又合理,含义丰富,变化灵活。
关于乾坤二卦在六十四卦中的地位,《周易·系辞》说:“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乾坤二卦旨在指出阴阳二爻在六个爻线位的总特征,这十二个特征可以应用于所有六十四卦,只要熟知这十二个特征,就易于解读六十四卦。
初九:“潜龙,勿用。”时机未到,等待。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机会出现,开始行动。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昼夜警惕,谨慎行事。
九四:“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与九二分隔,有疑虑,要多方审度。
九五:九五之尊,“大人”者,先天、后天都具备,无敌之象。
上九:“亢之为言也”,只知进,不知退;只知存,不知亡;只知得,不知失。
初六:“履霜,坚冰至。”坏运将至。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趋向正直。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有智慧,适合辅助君王。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收敛,谨言慎行,无誉无咎。
六五:“黄裳,元吉。”吉祥。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穷途末路,灾难。
熟记上述十二条特征,就可以解读六十四卦。如果卦的三条爻线中只存在一阴线或一阳线,这一线的含义即是占卜的结果;卦的三条爻线中有二阴线、二阳线或三阴线、三阳线,就有矛盾出现,或大或小,如果含义类似,显然是最吉或最凶。用这一原则审视六十四卦,各个卦名与其意义相符。例如,第二十三卦土地剥,只有一阳线位于六爻,众阴剥其阳,进则亡,与上文“上九”解释的含义相同;第二十四卦复卦,只有一阳线位于初爻,“七日来复,利有攸往”,阳线从六爻到初爻,再出现在六爻为第七,于是说“七日来复”,等待恢复。
从文王爻线名称看,初爻类似于上卦的四爻。
伏羲八卦是无文字的爻线,应该有一套简单的规则用于理解和相互交流。规则不会复杂,是因为简单可以使含义灵活而复杂,如何理解取决于人的灵感。上述十二条特征就是理解六十四卦的总则。
为何水火为既济、火水为未济?从十二条特征可知,未济卦的阳线位置不当,阴线位置也不当;既济卦则恰当,阴线和阳线都出现在较好的位置。第六爻之位,无论阴还是阳都不吉,只有靠九五平衡。可以说,出现三爻线为阳的情况时,要重点看的爻的顺序为五爻、初爻、四爻、三爻、二爻,可以不看六爻。判断阴阳吉凶,既济的阴阳线是吉线位,未济的阴阳线是凶线位。既济、未济二卦位于六十四卦最后,与开始的乾坤二卦相呼应;乾坤确定相应爻位阴阳的特征,既济、未济确定阴阳线数相同时最吉最凶的排位。所以,六十四卦中,最先二卦和最后二卦都不是指示运行特征的卦,运行特征只有六十个态,即六十甲子。六十个态位于天地乾坤两卦和神人关系两卦之间。世间万事万物只是神人关系、天地道理。
为何最后一卦是未济?这与起始卦为乾坤而不是始生屯有关。万物始生于屯,而不是天地。六十四卦首尾反映着无始无终。无始无终内含有始有终。这一思想就是佛教的重要思想,而孔子在《十翼》中也未解读出来。
可见,即使不知六十四卦的名称,只看见六爻线,就可以说出个结果。这正是第一、二卦为乾坤的重要性,第一、二卦是六位阴阳爻线的总论。
由于《周易》震巽同为木,震巽爻图的交换导致有二十八个卦含义两两相关,如屯与井、蛊与颐、随与大过、复与升、姤与无妄、噬嗑与鼎等等,这正是祸福同体的象征。
《周易》中,卦的上面三爻称上卦、上经或外卦,下面三爻称下卦、下经或内卦。外卦可见,内卦应为不可见。然而画出来后,上下都可见,不分内外。最简单的处理方法就是下卦用其反卦,即阴阳相反的卦。从整个《周易》思想看,文王不会没有注意到思维的诞生是更重要的始生,于是屯的爻图用,而文字则称水雷屯,以动论
。显然,论动,风比雷更直接、更厉害,暗示
在这里是风,是巽。巽,入也,是道,是气。文王反用震巽,或许是意识到这样有利于后人找到解读八卦的突破口。以老子的81章作为钥匙,可以找到文王的81震巽爻图交换,从而找到八卦入口。
这一发现,足以说明震巽爻图交换引发思维开窍,能揭示出六十四卦更深层的含义,同时也证实了《道德经》81章的数目与文王反用震巽爻图的特征数81是神奇的呼应。因此,我们只能认为《道德经》中有八卦,文王和老子是指路人。前面说过,只有当人类社会发展到相应的阶段,及时打开八卦的层层大门,才能显出八卦的深奥和作用,否则不会有助于人们理解。理解要由浅入深,从简化开始。这同时说明《易经》这门学问如同物理学,也要不断有新发现,不是古人写完之后只应用而不发展。换言之,《周易》不同于别的图书,《周易》的内容是成长着、变化着的,随着时代的改变将发展出新的内容。这就是《周易》。易,以变化为本,以由简到繁为本,以从浅入深为本。《易经》不是一本不变的经书,而是如同生命一样活着,会成长的书。
水气屯的这些含义,伏羲一定是知道的,而且知道得更深。任何理论或公式的发现者,对理论的认识深度和广度,都是别人不能比肩的。因为发现者走了许多弯路后才找到正确的路,别人并不知道那许多弯路,只认识已通的这一条路。换言之,别人根本不会理解理论的来历。
在伏羲、文王的年代,人们知道《易经》里气木不分。震巽都为木暗示着这样一个事实:那个年代的学问,神学、科学不分,只有一种学问来解释一切。按震巽的解读,能说出来的是木,没明说出来的是气;能说出来的是科学,没明说出来的是神学。如今虽然已经解读出震为木、巽为气,震为理、巽为道,但气木不分将是永远的气木不分,过去、当今、将来永远如此。木为表现,气为隐藏;能说出来的成为科学,没明说出来的仍是神学。这就是震巽都为木的真谛、八卦《易经》的真谛。气为巽,木为震;气动为风,木震为雷;气无声为风,气有声为雷;风无阻不见,风受阻见动;动受阻变形,变形受阻生力,力为动之源。这正是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描述。力是看不见的,看得见的只有加速度,力的大小以加速度的大小来判断。可见,震巽揭示了八卦动静之源,也揭示了物理动与力之源、形变与力之源。
“反也者,道之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以震巽生动,道是气,道受阻而生动。道受阻就是没有“观天之道,执天之行”,人违天道而导致道之动。对于老子的话,别人不可能有像老子那样的理解。老子说“有物混成”,就是虚无的道。这一结论,别人不可能真正理解,也未见有人关注过“有物混成”为何是道。但是知名的学者没有理解,不排除有别人理解,“知者不言”,可能有默默无为的法师、禅师知道。这也正是不知作者的不朽真经存在的原因。
八卦的真谛之一,就是始生,即万物的来历。始生包括物的始生和思维的始生。人类不必去想发生在遥远的空间或时间里的事和物,新生儿为什么从不会思维到会思维,其开窍过程就是最神秘的科学。如果明白了这一过程,那么就能知道人是怎么来的,宇宙是怎么来的,万物是怎么来的,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然而,由于科学是建筑在实物质的基础之上的,无论科学怎么研究、如何解释,都不会说到真正的机制。这就是八卦的真谛。“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气木不分就是“天下莫能知”。
“一念菩提心,能动无过生死大海,震之象也。三观破惑无不遍,巽之象也。”(《周易禅解·说卦传》)震巽爻图互换揭示出的本质,用二进制来看,实质是以阳线为1计数,或以阴线为1计数,各自形成相反的爻图体系。以《周易》现存的爻图体系看,7是天,即三阳线是天;0是地,即三阴线是地,表明以阳线为1记数。始生屯卦中的水生木,木必定是1的象征。气是1,气是风,风是巽,巽爻图必须为,只能用此图表示1,而不用
表示1。
《周易》震巽爻图反用,才能与五行生克统一。因为气只有相生而不受克,气是主宰,是道,不与五行为伍。从运行看,生命细胞的运行过程中,木生气已达最佳,已达目的,气生火则是过头了,物极必反;思维运行达到气,已是最高境界。由特征数运算可知气的运行只能以木代之。
《周易》震巽爻图反用,而始生屯卦中爻图不反用,或者说六十四卦中木和气的爻图不反用,文字叙述才反用。人们只要注意到这一关系,就可以从此入口找回气,气就不再是木。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生万物为始生,第三才是始,乾、坤分别对应为第一、第二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