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妙之门常与善人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79.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有的版本多了四个字:“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似乎更合理,但不影响主要意思。)[2]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
道可道,和大怨;非常道,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有德司契,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无德司彻,常有欲以观其徼。天道无亲,众妙之门,常与善人。[3]
【解析】两章语句重组之后,语言更流畅、更易懂。在合并后的所有章节中,唯一重复使用的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六个字。也正是因为如此,合并后的第一章把道的双重性凸显出来,一目了然。前面的“道”是“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道,后面的“道”则是通常讲的能够“和大怨”的道理、道德。这样合并,也消除了《道德经》第七十九章中“和大怨,必有余怨”论述不够全面的缺憾。众所周知,“和大怨”的结果有多种,不一定“必有余怨”,也可能恩仇俱泯,甚至双方成为生死之交。“有余怨”的原因是讲不通道理,“非常道”不是常理,对方不认可,所以会有余怨。老子不可能不知道“和大怨”的各种结果,这样合并才是老子的本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道德经》第一章和第七十九章是如此之巧合!这是诸多巧合中第一个,是最明显的巧合,令人不得不认同。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为什么会有两种思维方式,一种观其妙,另一种观其徼?因为万事万物都有原因和规律。观其妙,想其原因;观其徼,总结其规律。巧合的是,司契就从容大度,从而观其妙;司彻则斤斤计较,才观其徼。这体现了立场不同会导致观点不同、思维不同、做法不同、结论不同。
古人观其妙,思索事物的原因和规律,确实想明白了。正因为想明白了,知道“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阴符经》),才固守机密,只说结果而不说道理。这就是神学的特征。老子只说“反也者,道之动”,“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信不信听者自己思考。于是由“观其妙”而生的神学,必然导致信与不信两种结果。观其妙之后知道因果了,说与不说就成为无德、有德的区别。有德者该说才说,不该说就不说。这一思想贯穿《道德经》所有章节。
观,并非主观,而是破除一切执着,去看去思索。意识本身是存在的反映,初始人类是朴实的,不会说不存在的事物,不可能信不存在的东西。迷信是后来才出现的,是人类见到奇怪现象后生出的奇怪意识,是错误的认识。
“无,名天地之始”,宇宙生于无。物理学界则认为宇宙起始于一团能量,能量爆炸形成各种星球。用老子宇宙生于无的思想来看,大爆炸理论中那团初始能量也应该叫星球。也就是说,在大爆炸前已经存在星球了,大爆炸离宇宙诞生还很遥远。大爆炸理论与中国古代神话中一个混沌球一劈两半成清天浊地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大爆炸理论只是在用科学术语讲盘古开天地。
按照老子思想,宇宙就是生于无。能量也是宇宙的一种存在形式。有生于无是哲理,不能在物理框架下讨论。所谓物理是有物之后的理,想凭借物理知道有物之前的情况,根本不可能。犹如儿子想回忆自己出生之前的事情,是回忆不出来的,只能向母亲求助。宇宙的诞生只有道说得清楚,因为道生宇宙。“二合一道德经”头两章是对宇宙万物起源的概括。
有生于无的观点没有被物理学界接受,主要在于缺乏一个物理角度的合理而系统的解释。中国宗教和西方宗教对此也持不同态度:中国本土宗教道教接受这个观点,西方主流宗教基督教不接受,而认为宇宙是上帝创造的。同是宗教,认识不同,原因是缺乏物理和神两种角度的合理而系统的解释。本书想做的就是以科学的思维来解读《道德经》,使物理学与“道之动”统一;以八卦、《周易》的思维解读《道德经》,从而认识神,并联系《圣经》的教义,使“有生于无”与“上帝造万物”两种观点统一。
宇宙天地因何而生?道之动。从何而来?无生有。什么是道?何为道之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各人理解会有深浅不同,所以“道可道,非常道”。要理解道,只能自己思考《道德经》各章中隐藏的深刻含义。灵感来了之后,就能体认老子的思维、感受,看懂老子写的是什么。
人类有探索精神,总想看到宇宙的尽头,天文学家发现黑洞之后还想知道黑洞通向何处。然而,这种思维就是《道德经》所说的“无德司彻,常有欲以观其徼”。《道德经》怎样教导人们去看玄之又玄的宇宙星空呢?要“有德司契,故常无欲以观其妙”。人类远没有认识到,“观其妙”就是神学,“观其徼”就是科学,《道德经》是两种世界观统一的经书。
研究者一般认为《道德经》含有唯物主义观点,因而不能发现它的真正含义和神理的意义。什么是“道之动”?如果将其解读为“神之动”,那么老子对于许多奇怪现象的描述就容易理解了。神理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为什么各种宗教经书都描述神的存在?如果存在,那么从科学角度看,也一定有符合物理的解释。科学一定有能力统一认识,给人类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这就是笔者写作本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