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六行是理解神理的突破口
基于五行生克的中医,其神性不必回避,只是人们还没有理解其道理。六行取代五行,将揭示出理解神理的方法。中医早已认识到气的运行在人体中的重大作用,气功也是因此而形成的。有些练气功的人能展示超乎常人的能力。可惜中医没有把气的运作与五行运作联系起来,从而使气独立于五行之外。五行生克是《易经》原理,《易经》是八卦的运行,八卦中震、巽同以木参与五行生克运行,故而人们发现不了思维运行与人体成长运行的差异。思维运行包含了产生神学思想,一直以来人们都是使用五行,所以发现不了神理如何产生作用。
在六行中,震、巽不再同以木参与运作,而是震为木,巽为气。因为气的加入,思维运行与人体成长运行的顺序产生了差别。在思维六行和人体成长运行中,气的位置不同,一个是气在木之前,一个是气在木之后。这一差别导致了人体成长运行有轮回,思维运行不轮回。在五行中,水生木,木生火,五行周而复始地轮回运行。在六行中,人体成长运行木生气,气生火,仍然周而复始地轮回运作;思维运行顺序则发生了变化,水生气,气不再生木,不继续轮回。从后面六行与“六大”的对应可知,这一过程对应如下:水生气是神生道,气生木是道生理;木生气是理生道,气生火是道生人。六行中的水生气,代表思维升级到最高级,达到无的境界,即佛经中的万般皆空的最高境界,不再入六道轮回。
五行中的水生木是神生理,即物理规则定律从神而生,背后是看不见的神理作用。这种思想就是宗教中的信神思想,但是现在信神和不信神的人都没有真正理解神如何产生作用。木是生命成长,又是物理。木前后的气是道,这就揭示出神是通过道的作用产生物理的。木生火是生命向死亡运行,木生气再生火就是生命通过道的作用而走向死亡。这显示一切都是道的作用的结果,因道而生,因道而亡。故老子总结说:“反也者,道之动;弱也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木就是有,气就是无;物理就是有,道就是无。
当今人们认识事物,不自觉地违背了老子“反也者,道之动”的思想。人们知道,肌肉强壮的身体会有强大的力量。这种认识表面正确,实质错误,实为本末倒置。肌肉强壮的外形是该人有力量的表现,肌肉是锻炼力量的结果。换言之,表象是原理、功能、过程在先引起的结果,即锻炼过程的结果。这才符合老子的思想,一切都是功能作用在先,然后才产生外观的改变。再如几何中的圆,不是先有圆然后有圆的特点。相反,是功能作用在先,然后表现为圆,是圆规画出来的圆,等距离点的轨迹表现出的圆。如果没有功能、原理、过程在先,就不可能出现圆。老子有这样的认识,才能说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切都是道的作用在先,道的功能特征就是“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信神的本质就是相信道的作用原理存在(参考《新哲学观》)。
六行相生,揭示出神以道生万物,以道生人,以道生一切物理。《周易》整本书都是讨论道的原理,却在五行中隐藏了道的作用,五行相生,只叙述可见的有,即木。《周易》跨过不可见的气而只讨论五行,此一思想使神的作用难以理解。从六行原理可知,神不直接起作用,而是通过道起作用。“道法自然”,道就是物理作用本身,故神的作用不神奇,本质仍然是物理作用,只是人们还不知道这具体的物理作用。当今科学对待神学的观点有误,信神的人对神的概念理解也有误,后续几本书将对此加以论述。简而言之,神理是道的原理,道的原理是观其妙而发现的作用、规则;物理则是观其徼而发现的作用、规律;中医理论的五行生克、十二经络网、穴位、气功、手相等原理都是道的原理,是还解释不了的原理。在《新哲学观》一书中,神理与物理原理的统一性将得到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