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隐无名以贱为本

第三十九章 道隐无名以贱为本

3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4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解析】这两章在一起,互为补充说明。什么人称上士?得一者称上士。得一者表现如何?上士“勤而行之”。

老子知道,就算说再多的道,人也很难听进去,有信的,也有不信的。所以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概括了所有人对《道德经》的思维反映。

后面将用《周易》思维来解读“昔之得一者”。老子在三十九章中说:“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为什么存在这一系列的“得一”关系?后面将用数字运算解读,每个“得一”都有算式一一相对应。神奇的是,四十一章的上中下三士,正反为六士,对应三十九章的六个“得一”,对应“明道、进道、夷道、上德、广德、建德”六态。六态的运行将贯穿整本书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