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点概况
2025年09月26日
【第一章】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点概况
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中原腹地。在中华文明进程中,河南是新石器时期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的建都地,是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的发现地。在历史上,河南作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学、艺术、教育和科技中心长达2,000多年,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
河南承载了中华文明数千年来绵延不断的历史发展进程,是中华文明的缩影,几千年来积累了深厚的文化遗存。现有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登封天地之中三处世界文化遗产。在全国八大古都中,有郑州、安阳、洛阳和开封四个,占据半壁江山。在当今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河南占据着突出的位置。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全长1,432千米,丹江口水库淹没区面积370平方千米。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河南是干渠线路最长、文物点最多、文物保护面积最大的省份,既有长达数百千米的总干渠,也有大面积的丹江口水库淹没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唯一既有总干渠又有水源地的省份。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南起淅川县陶岔的渠首,沿伏牛山南麓向东北穿过太行山东麓和黄淮平原,经安阳进入河北境内。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与总干渠沿线文物众多,其数量和学术价值均超过长江三峡淹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