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实地考察

第一节 领导实地考察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负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可研报告的审批和总体部署工作,中线工程总干渠和丹江口库区分属南水北调中线建设管理局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公司两个业主单位,国家文物局负责文物保护项目的确认、考古发掘质量的监督和指导等工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工作于2005年4月15日正式启动以后,国家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亲临实地考察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

2005年7月14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张基尧在河南省省长助理刘其文、河南省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薛显林、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孙英民等同志的陪同下,实地察看了郑州荥阳薛村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认真听取了工地负责人所做的汇报,并对工作进展情况表示满意。

张基尧在与河南省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进行的座谈中指出:保护好南水北调工程中的各类文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也是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与国家文物局已经达成的共识;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团结协作、齐抓共管,统一归口、分工负责,做好征地搬迁和文物保护工作;要突出重点,切实做好珍贵文物的保护抢救工作。

2005年8月4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管理局邓培全副局长在河南省移民局有关领导及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工作人员陪同下,实地察看了焦作温县赵堡镇陈家沟遗址考古工地,认真听取了考古工地负责人所做的汇报,详细了解了有关情况,认为河南省文物部门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所做的工作比较扎实,对考古发掘工作进展情况表示满意。

img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张基尧(右一)考察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

2005年9月2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率“南水北调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调研组”,对河南省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工作有关情况进行调研。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为调研组组长,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单霁翔、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于友先为副组长,成员有全国政协委员王成喜、王铁成、刘振英、安家瑶、何界生、苏士澍、陈铎、毕克官、谢辰生,国务院调水办主任助理胡保林、水利部调水局副局长尹宏伟、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副司长柴晓明等。

img

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听取文物保护工作汇报

img

2005年9月22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左二)在方城平高台遗址考察

调研组在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洪华,河南省政协副秘书长贾宏伟,河南省文物局局长陈爱兰、副局长孙英民,河南省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刘正才等领导陪同下,先后赴南阳、鹤壁、郑州等地,察看了丹江口库区、方城平高台、鹤壁刘庄、荥阳薛村等南水北调工程控制性文物保护项目,对文物部门以强烈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克服重重困难,创造条件,先期开展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很高的评价。

2005年9月25日,调研组在郑州召开“南水北调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座谈会。时任河南省副省长范钦臣、张世军、王菊梅,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洪华、张涛、曹维新、陈义初,河南省文化厅厅长郭俊民等领导参加了会议。

在认真听取了河南省有关领导的汇报之后,政协委员们结合河南省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抢救工作的实际情况,一致认为:河南是中华文明的中心地带,南水北调工程是仅次于长江三峡的国家级水利工程,但是长江三峡出土的文物无论是在数量、文物价值还是考古学研究价值等方面,均不能与南水北调工程河南段相提并论。对于这样一个国家大型建设项目,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依法办事,切实做好文物保护抢救工作,这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党和政府形象的重要内容。调研组副组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强调指出,南水北调是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一定要按照国家文物保护工作的程序来进行;文物保护工作不是一般的工程,是文化建设工程,需要有专业的知识,更需要有文物保护的理念,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规划应该有专业的人员参与;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保护文物是民族的大业,任何单位和个人只有保护的责任,没有放弃的权利;文物保护工作必须按科学规律办事。必须依法开展文物保护工作,实现文物保护工作的“五纳入”,即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

对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热情关怀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抢救工作,并在机构和人员编制方面予以有力的支持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河南省文物部门组织协调有关单位自行垫资,先期开展文物保护抢救工作的做法和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同时还纷纷建议国家发改委、国务院调水办、水利部调水局等有关单位,尽快下拨相关的文物保护考古发掘经费,根据规划中的河南考古发掘面积过少的实际情况增加发掘面积,保留不可预见费,新闻媒体应注意加大宣传力度以加强对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的宣传等。

img

全国政协在郑州召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座谈会

会议最后,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作了重要讲话。他明确指出,首先,通过此次调研得知,河南省委、省政府特别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河南省文物部门对南水北调工程河南段的文物保护工作开展得很好;其次,从调研情况来看,大家提到的问题都是非常符合实际的,对于这些问题,全国政协将起草专项报告或提案上报中央研究解决;最后,各级党委、政府增强文物保护的观念是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关键,只有文物才能证明国家文明的灿烂、历史的悠久,各级政府和文物部门一定要坚决执行文物保护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加强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努力把这一伟大的工程办好。

2005年11月17日,为动员全国的考古力量,全力支援南水北调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最大限度地保护文物并确保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施工,国家文物局在郑州召开“全国支援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动员大会”。出席会议的领导和专家有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河南省省长助理马万令,国家文物局专家张忠培、徐光冀,水利部调水局副局长尹宏伟,河南省文化厅厅长郭俊民,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局长陈爱兰,河南省政府移民办公室副主任王长春和河南省南水北调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来自全国的51家具有考古发掘团体领队资格的专业研究单位和高等院校、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项目法人单位、沿线7省市文物局等有关单位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司长顾玉才主持,单霁翔局长作了动员报告。

单霁翔明确指出,南水北调工程是为了优化我国水资源的合理分配,缓解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实施的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特大型水利工程;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穿越中国古代文化、文明的核心地区,涉及的文物点多、面广、价值重大,保护文物的任务十分艰巨。做好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对于抢救保护祖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确保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实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次会议是在南水北调工程已经局部开工,文物抢救保护工作即将全面启动的形势下,根据南水北调工程文物抢救保护的工作量和工程的实际进展情况召开的,目的在于参照三峡文物抢救保护工作的模式,调集全国力量进行会战,以保证按时间、高质量地做好南水北调工程的文物抢救保护工作。要求全国各专业考古研究单位切实做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有关单位应该集中精兵强将,主动承担南水北调工程文物抢救保护项目,扎扎实实地完成好这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任务;建章立制,加强管理,运用新的管理理念、新的运作模式,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工作的新思路;树立课题意识,提高工作质量,推动学科发展,各项目承担单位要充分尊重专家意见,提前规划,进一步加强横向联合,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技术力量进行深层次的课题攻关,广泛开展专题和综合课题研究;加强防范,消除隐患,确保安全,7省市文物部门应该积极协调地方政府,制定预案,落实责任,确保工地文物和人身安全;把握大局,实事求是,做好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的宣传工作,使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工作成为展现我国政府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和保护文化遗产的坚强决心、展现我国文物保护工作者良好社会形象,宣传文物保护成绩的大舞台。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大局意识,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当中去,按时、高质量地完成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交给大家的光荣任务。

水利部调水局局长尹宏伟在讲话时表示,文物保护工作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团结协作、共同发展是始终贯穿文物保护工作的主线,要把文物保护工作贯彻于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始终。

2007年9月5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先后到鹤壁刘庄遗址、新郑胡庄墓地、新郑唐户遗址、淅川丹江口库区等地考察指导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工作。

2008年7月5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视察河南省南水北调出土文物陈列之后,来到新郑胡庄考古发掘现场,详细考察了胡庄韩王陵的发掘情况。

img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左)在丹江口库区考察文物保护工作

2009年4月22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重点考察了南水北调出土文物陈列工作,张柏副局长对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出土如此大量珍贵文物感到非常高兴,高度评价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出土文物陈列工作。

南水北调文物保护经过几年的工作,出土了数万件文物。文物的存放、保管、修复、研究、展览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文物保护工作的一个重大难题。为此,河南省文物局、河南省南水北调办公室共同研究申请建设南水北调博物馆,并委托河南省工程咨询公司编制《南水北调博物馆项目建议书》。《南水北调博物馆项目建议书》编制完成后,向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文物局上报。对此,国家有关部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均给予了高度重视,国家有关部门到河南调研南水北调博物馆建设事宜。2010年8月15日,刘满仓副省长亲自到荥阳穿黄工程南岸考察南水北调博物馆的选址工作。

img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左二)视察胡庄墓地

img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左一)在南水北调出土文物陈列展厅考察

img

刘满仓副省长(左二)在荥阳穿黄工程南岸考察南水北调博物馆选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