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现场指导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了确保考古发掘质量,国家文物局要求各省文物局作为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的第一责任单位,加强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国家文物局不定期组织专家组现场检查工作质量,并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
2005年8月中下旬,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对河南省南水北调工程考古发掘工作进行了检查。专家组成员包括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伯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光冀、杜金鹏,中国文物研究所研究员乔梁等。专家们先后赴荥阳薛村遗址、娘娘寨遗址,鹤壁刘庄遗址,安阳黄张遗址、郭里墓地等南水北调控制性工程考古发掘工地,分别检查了各个发掘工地的现场管理、工作进度、资料记录和出土文物的初步修复、整理等工作情况。
在检查过程中,专家们认真听取发掘工地负责人汇报、实地察看,检查各种资料,一致认为河南省南水北调控制性工程考古发掘工作质量较高,不仅选点准确,而且发掘工作做得也比较好。每个工地选定的发掘部位价值都比较高、文化遗存丰富,资料收集也十分全面,各种记录基本符合要求,出土文物的修复整理及时、效率高,工作人员有着较强的课题意识,工地管理规范有序,符合国家《田野考古操作规范》的要求。对于下一步的工作,专家们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河南省南水北调控制性工程考古发掘工作能够继续探索路子,积累经验,精益求精,将工作做得更好。

李伯谦教授(左三)在鹤壁刘庄遗址指导工作
2006年11月9—11日,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组对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项目的田野考古发掘质量和资料记录整理工作进行了检查,并详细听取了发掘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专家组由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专家组副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徐光冀研究员,国家博物馆考古部主任信立祥研究员,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焦南峰研究员,山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宋建忠研究员,国家文物局考古处王彬、官信组成。检查组先后赴河南省安阳、鹤壁、新乡、焦作、郑州、南阳等地,分别对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阳固岸墓地、鹤壁刘庄遗址,武汉大学考古系辉县大官庄墓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辉县固围村墓地,焦作市文物工作队温县徐堡遗址,郑州大学考古系镇平程庄墓地,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丹江口水库东沟长岭墓地进行了检查和指导。

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在辉县大官庄墓地指导工作

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在叶县文集遗址指导工作
通过实地检查,专家组认为上述考古工地成果十分重要,工地管理有序,地层遗迹判断准确,处理得当,各项资料记录基本齐全,除极个别工地外,田野发掘质量和资料记录整理水平基本符合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发掘工作管理办法》和《田野考古操作规程》的要求。对于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细节问题,专家组也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完善。各考古工地负责人均表示,十分感谢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对工作给予的热情帮助,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认真按照专家组的意见和要求,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内容,继续将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工作做好做实。
2007年11月18—20日,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组,对河南省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项目田野考古发掘工作进行了检查。专家组成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光冀,国家博物馆考古部主任、研究员信立祥,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研究员焦南峰,国家文物局考古处王彬。专家组先后赴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和郑州市新郑、荥阳等地,分别对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叶县文集遗址、荥阳关帝庙遗址、新郑胡庄墓地,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荥阳娘娘寨遗址、新郑唐户遗址等考古工地的发掘质量和资料整理情况进行了检查,并对工作进行悉心指导。
通过实地检查,徐光冀等专家对河南南水北调田野考古发掘质量和资料整理工作给予了较高评价。荥阳关帝庙遗址发现了大批晚商时期重要的文化遗迹和遗物,对了解该遗址的布局、功能,研究该遗址的聚落形态,探讨该时期的聚落结构、社会形态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新郑唐户遗址发现了大面积裴李岗文化时期的居住基址,对于裴李岗文化研究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新郑胡庄墓地战国王陵的发掘,对于了解战国晚期韩国王陵的陵寝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叶县文集遗址金、元瓷器的出土,对于金、元瓷器的分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专家们认为上述考古工地成果十分重要,工地管理有序,地层遗迹判断比较准确,处理措施得当,各项资料记录齐全,田野发掘质量和资料记录整理水平总体上符合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发掘工作管理办法》和《田野考古操作规程》的要求。
2007年11月20日上午,专家组在郑州出席了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考古工作汇报会,听取了承担河南省2007年度南水北调工程考古发掘工作的郑州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以及监理单位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有关同志就各自工作所作的汇报。专家们一致认为,河南省南水北调工程考古发掘工作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主要表现在:注重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提取各种历史信息,工作管理规范,现场整洁有序,文物保护工作更加细致完善,发掘领队学术课题意识较强。
对于下一步的工作,专家们希望:要在南水北调工程为我们提供的机遇中,克服挑战,利用有限的工作经费,尽可能多发掘、多研究、多出成果。一要进一步加强课题意识,二要进一步提高田野工作水平,三要进一步加强资料整理工作。
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孙英民表示,在今后工作中,将督促指导各发掘单位认真落实专家意见,为河南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在胡庄墓地指导工作
2008年7月29日—8月1日,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来河南指导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工作。专家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光冀,国家博物馆考古部主任、研究员信立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郝本性,国家文物局考古处王彬组成。专家组先后检查了总干渠新郑胡庄墓地、禹州雍梁故城遗址,丹江口库区淅川县马川汉代墓地、马岭遗址、贾沟遗址、沟湾遗址,并在淅川县听取了发掘单位武汉大学、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大学、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驻马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担的项目领队的工作汇报。
通过对考古发掘工地的检查,专家组认为,河南省南水北调考古发掘工地非常规范,严格按照田野操作规程来进行;考古发掘资料记录详细规范,监理工作也很到位,地方上的协调配合工作也做得非常好,保证了工作的正常进行。专家组希望各发掘单位继续发扬优点,不要把完成现有工作任务作为工作目标,而要为以后的第三次文物普查提供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