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干渠地面文物
(一)总干渠需搬迁地面文物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在初步设计方案中共列入两处地面文物,均位于焦作市。地面文物分别是张家祠堂和王兰广故居。
张家祠堂位于焦作市解放区王禇乡西于村,该建筑保存较好,干渠占压建筑面积353平方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由山门、拜殿、大殿组成,保存完好。该建筑群是保存较好的清代祠堂建筑,具有典型的清代民间风格,其硬山卷棚、鼓镜柱础、柱头之间置荷叶墩、异形斗栱等手法是河南的地方手法。该建筑群为研究河南清代民间建筑和当地民俗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很高价值。
王兰广故居,位于焦作市解放区王禇乡西王禇村,故居保存较好,干渠占压古建面积150平方米,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对研究清代建筑和人文历史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

张家祠堂搬迁前

王兰广故居搬迁前
表12-1 总干渠河南段地面文物一览表


2009年3月17日搬迁前的定和明清故居

2009年3月17日搬迁前的和圣祠
焦作市文物部门后来在调查过程中,在拆迁范围内新发现的几处古建筑,除规划中列入的王兰广故居和张家祠堂之外,还有翰林故居、盐商故居、定和明清故居、和圣祠等明清古民居。2009年3月20日,焦作市文物局为此向河南省文物局上报《关于抢救保护焦作南水北调城区段河道内文物所需经费的紧急报告》,建议对这些地面文物进行搬迁重建。
2009年6月5日上午,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就此在焦作组织召开了焦作城区地面文物保护工作座谈会。与会同志首先对焦作城区的地面文物王兰广故居、张家祠堂、翰林故居、盐商故居、定和明清故居、和圣祠等明清古民居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听取了焦作市文物局有关地面文物情况的汇报。专家认为对于这些民居应当进行搬迁复建,使这批地面建筑能够得到保护和利用。
随后,焦作市文物部门组织专业人员积极协调这几处文物的搬迁保护工作,并着手进行测量和绘图等工作。
(二)焦作地面文物搬迁情况
焦作市政府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文物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划拨土地50亩用于王兰广故居、张家祠堂、翰林故居、盐商故居、定和明清故居、和圣祠等明清古民居的复建用地,集中复建在圆融寺靠近山门的位置。这样既能够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也能够与圆融寺融为一体,便于对这批古建筑将来的开发和利用。

2013年9月5日地面文物复建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