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子营墓地

蛮子营墓地

蛮子营墓地位于南阳市淅川县上集镇境内,北距淅川县城区约5千米,蛮子营村西。地理坐标东经111°27′71″,北纬33°04′56″,海拔162—168米。

蛮子营墓地处于伏牛山余脉的山坳里,基本是三面环山,东临跑马岭,西临龙泉山,地势中间低,东西两边高,呈逐级而上,为农作物区。2008年6月,经河南省文物局批准,受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委托,许昌市文物工作队对蛮子营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

发掘工作自2008年10月11日进驻蛮子营村开始钻探,2008年10月24日开始发掘至2009年1月5日结束。完成发掘面积1,300平方米,共清理各种遗迹22处。其中古墓葬15座,皆为汉代墓葬。

墓葬全为带有斜坡墓道砖室墓,其中M1、M2、M7还有棺床,床下有棺墩,M10还分前庭后室。由于这些墓葬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骨架已零碎不堪,甚至有些墓荡然无存,所以葬具、葬式不详,随葬品多寡不一。随葬陶器的,少者1件,多者40余件,器类有鼎、壶、罐、盒、盆、灶、钵、釜、甑、磨、仓、井等。其中有一部分为釉陶器。组合有鼎、壶、仓、灶、瓮,鼎、壶、盆等。其他随葬品还有铜壶、铜镜、铜钱、车马饰件、铁鼎、铁削、骨珠等。其中铜钱有货泉、五铢,货泉数十枚,五铢钱300余枚。

铜壶,标本08XSMM2:8,直口微侈,颈壁向内弧,溜肩,圆鼓腹,下腹急收于平底,高圈足,外撇,在肩腹相接处有一周弦纹,且有一对称的系。

img

蛮子营墓地全景

釉陶壶,标本08XSMM1:5,泥质红陶,通体施绿色釉,釉面有光泽,盘口平沿微外斜,圆唇,束颈,鼓肩,球形腹,高圈足外撇。博山形盖。器盖模制,装饰有虎、龙、凤、鹿,做立状,奔跑状。

铜镜,标本08XSMM10:2,圆形、半圆钮、四乳禽兽镜,素宽缘。

通过2008年的初步发掘,可以认识到蛮子营墓地是一处较丰富的商周时期的遗址。对该遗址的进一步发掘解剖,对于我们研究南阳地区商周时期地域分布、生产生活,汉代埋葬习俗等提供了实物资料。

img

蛮子营墓地汉墓M1

img

蛮子营墓地汉墓M1出土的釉陶鼎

img

蛮子营墓地M1出土的博山盖

img

蛮子营墓地M1出土的釉陶壶

img

蛮子营墓地M1出土的汉代陶灶

img

蛮子营墓地汉墓M3

img

蛮子营墓地M3汉代陶器组合

img

蛮子营墓地东汉墓M7

img

蛮子营墓地M7出土的汉代釉陶罐组合

img

蛮子营墓地M7出土的陶熏炉

img

蛮子营墓地M10汉代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