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岭楚墓
徐家岭楚墓位于河南省淅川县东南约47千米的仓房镇沿江村郭家窑小组东南,2006年11月,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本次共发掘楚墓3座,分别为M11、M12、M13,其中M11为“甲”字形土坑竖穴木椁墓,M12为近方形土坑竖穴木椁墓,M13为小型长方形土坑竖穴木椁墓。
M11由墓道和墓室两部分组成,总长18.7米,方向90°。该墓为一椁重棺。椁为长方形,东西长4.4米,南北宽3.7米。椁室中部偏北为墓主人棺,主棺又分内、外棺。外棺的南侧有放置随葬品的边厢,西侧北端置一陪葬棺,北侧置一陪葬棺。墓主人骨骼已朽,可以看出头向东,仰身直肢,双手交叉放于盆骨上。在西垫木槽的西侧及外棺北侧的两棺内各有一具殉人骨架。西侧殉人为仰身直肢,左手抱膀放于腹部,右手放于左肩部,头向南。北侧殉人,仰身直肢,双手交叉放于骨盆上,头向东。
随葬品有青铜器、玉石器、木器、骨器、陶器和铅器等。青铜器:鼎5件,簠3件,尊缶2件,敦3件,壶2件,盘1件,匜1件,甗1件,浴缶1件,薳夫人鼎1件,鬲1件,勺4件;编钟10件;戈4件,矛1件;车軎、车辖12件(套),铜管2件,盖弓帽19件,合页2件,马衔8件,车构件4件,铆钉2件;棺钉8件。玉石器:玉牌1件,玉珩5件,玉璧7件,玉环4件,石编磬13件以及石贝、圆形石片等。另外有陶豆8件,罐2件以及骨杯2件、马镳12件等。

徐家岭楚墓M11

徐家岭楚墓M11发掘现场
M11出土的2件铜器上发现有重要的铭文,其中小口鼎肩部阴刻铭文2周49字,浴缶的肩部阴刻铭文2周7字。
M12为近方形土坑竖穴木椁墓,葬具为一椁一棺。随葬品有青铜器、玉石器、陶器、骨器和铅器,在盗洞内出土有铅器和铜簠残片。铜器:浴缶2件,鼎2件,盘1件,匜1件,器盖1件,马衔2件,铜车軎2件。陶器:罐1件。玉石器:石贝4件。铅器:由于氧化和盗扰,已变形和残破,棺外构件。
M13为小型长方形土坑竖穴木椁墓,葬具为一椁一棺。随葬品全为陶器,有壶3件,鼎3件,敦2件,豆2件,提梁盉1件,盘1件,匜1件。鹿角2段。
根据这批墓葬的形制、结构、随葬品组合及埋葬习俗等初步分析,M12相当于春秋晚期楚国高级贵族;M11相当于战国早期楚国大夫级高级贵族;M13相当于战国中期楚国中小贵族。本次发掘为丹江地区东周时期楚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对研究楚国的埋葬习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徐家岭M11为一座“甲”字形墓,葬具为一椁重棺。虽然该墓曾被盗,但墓内随葬品铜礼器组合基本完整。根据该墓葬的形制、规模,铜礼器的数量、组合,并且随葬有编钟、编磬以及有殉人等方面分析,墓主的等级是比较高的。其中2件铜器发现有铭文尤为重要,为研究墓主人身份提供了重要依据。徐家岭M11是目前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发现等级最高、保存比较完整且出土文物较多的一座大型楚墓葬。它的发掘,将对研究楚国历史文化发展等有着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尤其是小口鼎所铸刻的铭文同时使用了岁星纪年和太岁纪年两种纪年方法,为春秋战国之际历法用岁星纪年提供了坚实的证据。这是我们所见的最早的岁星纪年文字材料,对我国古代天文历法的研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徐家岭楚墓M11器物出土情况

徐家岭楚墓M11出土的石编磬

徐家岭楚墓M11出土的铜带铭文小口鼎

徐家岭楚墓M11出土的铜鼎

徐家岭楚墓M11出土的铜鼎

徐家岭楚墓M11出土的铜尊缶

徐家岭楚墓M11出土的铜簠

徐家岭楚墓M11出土的铜浴缶

徐家岭楚墓M11出土的铜编钟

徐家岭楚墓出土的铜壶

徐家岭楚墓M11出土的铜戈

徐家岭楚墓M11出土的铜车軎

徐家岭楚墓M11出土的玉牌

徐家岭楚墓M11出土的玉珩

徐家岭楚墓M11出土的玉璧

徐家岭楚墓M11出土的骨盒

徐家岭楚墓M11小口鼎铭文

徐家岭楚墓M11浴缶拓片

徐家岭楚墓M12墓地全景

徐家岭楚墓M12出土器物

徐家岭楚墓M12出土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