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寨遗址

蒋寨遗址

蒋寨遗址位于荥阳市豫龙镇蒋寨村南。2007年10月20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蒋寨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至2011年共发掘面积1万平方米。清理各类遗迹1,400多个,遗迹主要有房址、墓葬、灰坑、水井、灰沟等。出土遗物多为陶器,有石器、骨器、蚌器以及小型铜器等。

蒋寨遗址发掘的灰坑极为丰富,共发掘灰坑1,000多个,灰坑形状不一,有圆形、椭圆形、方形、不规则形等,其用途有生活垃圾坑、窖藏坑、祭祀坑等。

蒋寨遗址发掘墓葬92座,西周时期墓葬近40座,西周墓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基本不见棺椁,葬式多为仰身直肢,除少量墓葬随葬有1豆、1罐、贝币外,基本不见随葬品。西周墓葬分布较为分散且没有规律,埋葬方向也不相同,因此目前尚不能确定遗址的墓地所在,根据已发掘的西周墓分布范围,只能推测遗址墓地可能在遗址的东南部。

蒋寨遗址发现的房址近20座,均为西周时期房址,房址集中分布在遗址的东南部,均为半地穴式。形状多为长方形,有少量圆形和椭圆形的房址。房址有单间和双间之分,门道较窄,门道宽0.5—0.7米。房址内灶址保存相当好,有单灶和双灶之分。在部分房址内发现有取暖痕迹。目前发现的房址门道方向不尽相同,因此这些房址存在分期的可能。根据目前发掘情况,可以确认当时的居住区在遗址的东南部。

img

蒋寨遗址发掘现场(航拍)

蒋寨遗址出土陶器有泥质和夹砂之分,灰陶、红褐陶所占比重相当。纹饰以绳纹为主,有附加堆纹、三角划纹等,有一定数量的素面陶器。器类主要有鬲、簋、盆、罐、豆、瓮、甗、器盖等。其时代跨龙山、晚商、西周几个时期,尤以晚商和西周时期居多。晚商陶器具有明显的地方特征。西周陶器以商式为主流,典型的宗周文化因素较少。

蒋寨遗址从目前发掘情况来看,其文化遗存大的分期可分为三期,即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商代晚期、西周时期。其中商代晚期遗存最早可到殷墟二期偏晚阶段,多为殷墟三、四期文化遗存,器物组合主要为鬲、盆、钵等。蒋寨遗址的晚商遗物具有郑州地区的地方特色,和殷墟同期的文化遗物相比具有明显差别,和关帝庙晚商遗址陶器特征相似。蒋寨遗址西周文化遗存非常丰富,基本上为西周早期,有少量西周中期遗存。器物组合为鬲、簋、罐、豆、盆、瓮等。其中西周早期遗存文化面貌均具有浓厚的商文化因素,典型的宗周文化因素基本不见。西周中期遗物具有宗周文化特征,说明西周早期郑州地区为商遗民大量聚居地区域,周人数量较少,此区域商文化因素仍占主流。

蒋寨遗址发现有丰富的商末周初时期遗存,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填补了郑州乃至中原地区西周居住址的空白。郑州地区以往发现有西周时期遗存,但主要为西周墓地,如洼刘等。居住址发现较少,诸如董寨等西周居址,规模太小且发掘面积有限,并不能解决西周居址研究的重大学术问题。而蒋寨遗址规模大,文化遗存丰富,鉴于南水北调重大工程,发掘面积有望得到保证,因而可以填补中原地区西周居住址研究的空白。

第二,可以树立中原地区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文化分期的标尺。蒋寨遗址发现有殷墟晚期、西周早期的遗存。陶器器类丰富,因而可以对各类器物进行排队比较,从而建立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文化分期的标尺。甚至可以结合娘娘寨遗址西周中晚期遗存,从而建立中原地区西周文化分期的标尺。

第三,对于区分认识中原地区商末周初文化面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周初中原地区为商遗民大量聚居的地方,周人数量较少,文化面貌具有浓厚的商文化因素,典型的周文化因素较少。我们区分认识商末周初文化面貌具有相当难度,学术界普遍认为殷墟应该存在有西周早期的遗存,但一直未能取得突破,蒋寨遗址发现有殷墟和西周早期遗存,因而通过蒋寨遗址的发掘和系统整理,有望全面认识商末周初文化面貌。

第四,结合有关文献,可以为西周封国研究提供资料。郑州地区,文献记载西周有众多封国,但相关遗存发现甚少,蒋寨遗址发现有丰富的西周初期遗存,西周中晚期遗存基本不见,根据文献记载,在郑州存在于周初的西周封国当为管国,因而蒋寨遗址当为隶属于管的一个大型聚落,可以为管国历史研究提供资料。

img

蒋寨遗址西周房址F8

img

蒋寨遗址西周时期房址F2

img

蒋寨遗址西周房址F7灶坑

img

蒋寨遗址西周时期陶窑

img

蒋寨遗址西周时期灰坑

img

蒋寨遗址西周时期墓葬

img

蒋寨遗址西周时期祭祀坑

img

蒋寨遗址商代晚期陶鬲

img

蒋寨遗址西周时期贝币

img

蒋寨遗址西周时期骨簪

img

蒋寨遗址西周时期铜镞

img

蒋寨遗址西周早期陶鬲

img

蒋寨遗址西周早期陶罐、豆

img

蒋寨遗址西周早期陶簋

img

蒋寨遗址西周中期陶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