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庄墓地

关庄墓地

关庄墓地位于鹤壁市淇县铁西区关庄村西,南水北调干渠从墓地的中部穿过,干渠占压墓地面积5万平方米。2006年8月至2007年1月,受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委托,濮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淇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对墓地进行勘探发掘,发掘面积5700平方米,清理汉代墓葬40座,汉代沟3条(达190多米),汉代水井1眼,出土陶、釉陶、铜、铁、金、银首饰等一批重要文物。

关庄墓地汉代墓葬40座。其墓葬形制有竖穴墓道单室洞室墓,竖穴墓道两端带墓室,带台阶式竖穴多室墓和弯形斜坡墓道多室墓4种。

竖穴墓道多室墓的墓道一端或一侧多有狭窄台阶墓道,多室墓一般为前后室,前室多为穹隆顶砖室,一侧或两侧有耳室,后室有土洞和砖室券顶两种。单后室居多,双后室洞室仅发现1座。墓室封门有砖、大鹅卵石封门和石门。竖穴墓道洞室墓中,墓道、墓室均为长方形,直壁,洞室的顶部,横截面一般呈弧形,纵剖面为平顶。

砖室墓13座,未发现有葬具痕迹。墓葬方向不一,排列没有明显的规律。随葬品有陶壶、罐、仓、灶、耳杯、瓮等。墓葬形制为弯形斜坡墓道多室砖墓,墓道一侧带狭长台阶墓道,有甬道、石门,前室为穹隆顶,后室为券顶,前室两侧有对称的耳室。墓室、甬道底部与斜坡墓道底部未在同一平面。

洞室墓27座。其墓葬形制均为竖穴墓道加洞室的结构,墓室底部与墓道底部位于同一平面。

关庄汉代墓葬共出土陶器325件,均为泥质灰陶,器形包括罐、小罐、小口大平底罐、三足罐、壶、仓、瓮、仓楼、三足釜、奁、樽、灶、盘、盆、碗、博山炉、耳杯、量、器盖、三足陶仓、鼎、魁、耳杯盒、勺、井、圈厕、泥塑陶鸡等。铜器41件,器形包括铜镜、带钩、筒形器、铜洗、碗、辖、軎、铜铺首、铜较、马衔、镳、轙、勺形器、盖弓帽等。铁器16件,器形包括铁剑、铁削、铁刀、铁插等。印章1枚,铜钱400枚。从出土器物分析关庄汉墓应该是西汉中晚期、新莽时期、东汉晚期墓葬。

发掘表明关庄墓地与邻近大马庄、黄庄墓地同属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晚期的大型墓地。墓地年代,墓葬形制,器物组合明确,陶器制作工艺精致,种类繁多,也出土有少量釉陶器器盖。关庄墓地汉墓特点极具地方特征。在墓室建筑方法上,据已发掘墓葬所知,凡砖室墓多采用大开挖的方式,即先从地面向下挖方形或圆方形的墓圹,然后在墓圹底部,用条形砖砌筑长方形或圆形墓室,前室为穹隆顶,后室为长方形券顶或掏挖土洞墓室。有的后室掏洞完成后,仅从地面砌筑几层砖或未砌砖,一般后室都是掏洞。这与当地的土质有关,该地的土质较硬,当地群众称为立土,极有利于掏洞来建筑墓室。在墓葬形制方面,竖穴墓道单室墓,一般为单洞室墓,也有极少数并列双室墓。

在随葬品方面,该墓地出土大量灰陶仓、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出土的灰陶三足罐,罐的形制基本相同,罐体规整,陶质细腻光亮。多为直口、矮领、平缘、圆鼓肩、鼓腹,底部饰有三兽足,肩、腹部饰有三四道凸弦纹,为其他地区少见。在器物装饰方面,地方特色较为明显。由于该墓地盗扰严重,仅发现少量釉陶器盖和小釉陶鸡,陶壶、陶仓腹部多饰几组凸弦纹,弦纹表面按压竖、斜短线纹,绹纹。器物口沿部饰竖短线花边纹,模型明器上多饰同心圆圈纹、多重菱形纹、刻线网格纹、铁索纹、仙鹤和短线纹。灶面上多饰有鱼纹、三角纹、模印花纹等。而在部分陶器表面,饰有一层类似化妆土的银色粉状物。

通过对关庄墓地的发掘可知,该墓地以汉墓为主,出土物较为丰富,为研究淇县汉代的埋葬习俗和埋葬制度以及历史人物提供了丰富的考古资料。

img

关庄墓地M12后洞室

img

关庄墓地M15东耳室出土的器物

img

关庄墓地M16南耳室随葬品

img

关庄墓地M17墓室

img

关庄墓地M19墓室

img

关庄墓地M41南耳室随葬品

img

关庄墓地M43北耳室出土的器物

img

关庄墓地M19出土的陶壶

img

关庄墓地M2出土的陶仓楼

img

关庄墓地M5出土的陶三足罐

img

关庄墓地M10出土的陶魁

img

关庄墓地M10出土的陶器

img

关庄墓地M10出土的铜印章

img

关庄墓地M11出土的陶仓

img

关庄墓地M11出土的陶壶

img

关庄墓地M11出土的陶熏炉

img

关庄墓地M15出土的灰陶灶

img

关庄墓地M18出土的陶耳杯盒

img

关庄墓地M23出土的灰陶井

img

关庄墓地M34出土的陶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