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地面文物

二、淅川县地面文物

(一)淅川县需搬迁地面文物

自丹江口水库建设及蓄水以后,逐步开展了地上文物调查与维修工作。1970年登记了印山祖师庙、张湾土地庙、雷山碑等一大批地上文物;1984年淅川县人民政府将印山祖师庙、张湾土地庙等公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86年抢险维修了张湾土地庙。丹江口水库淹没区河南省淅川县境内的地面文物11处,海拔皆在157—172米。

表12-2 淅川县需搬迁地面文物一览表

img

陈氏祠堂

陈氏祠堂位于淅川县上集镇蛮子营村以南,北纬33°04′13.2″,东经111°27′23.4″,海拔165米。该祠堂现存正房和厢房,皆为砖木结构。正房,坐南面北,面阔5间19米,进深1间7米,硬山灰瓦顶;厢房,坐南面北,和正房平行,面阔7间23米,进深1间6米,部分坍塌。占地面积9亩。后改为小学使用。南北古建筑艺术特点在此建筑上都有所体现,为研究南北古建筑文化交叉与融合提供了实物证据。

img

淅川县陈氏祠堂

img

淅川县地面建筑复建规划图

img

淅川县地面建筑复建现场

img

淅川县地面建筑复建现场一角

(二)淅川县地面文物搬迁情况

为了减少搬迁工作的中间环节,河南省文物局委托淅川县文广新局负责地面文物的搬迁工作,并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淅川县地面文物搬迁经费全部拨付淅川县文广新局。在淅川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搬迁工作进展顺利。淅川县人民政府在丹江大观园附近邻近水库的位置选定一块土地用于复建用地。

img

淅川县地面建筑院落复建后

img

淅川县地面建筑复建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