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点分布的总体评价
文献记载及以往的考古工作表明,受水区所涉及的这11个地市自古以来就是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自旧石器时代至宋元明清各时期均有丰富的文化遗存。通过初步调查及复查工作,结合历年的考古成果,我们对这一地区的文物分布形成评价如下:
(1)文物点分布密集:这一区域地域广阔,文化底蕴深厚,地下文物遗存丰富,调查提供的数据表明这一区域文物点分布相当密集,既有古文化遗址又有古墓葬(群),文物保护工作十分重要。
(2)时代跨度长:调查确认的文物点时代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涵盖中原古代文明的绝大部分时段。
(3)文物等级高:配套工程所涉及文物点中有4处(5个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8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学术价值普遍较高,在各时段的考古学研究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4)文化内涵复杂:许多文物点都是遗址与墓葬并存、史前遗存与历史时期遗存前后叠压,很难用一个单独的性质或者时代来判断。
(5)文物保护工作任务繁重:由于工程涉及文物点种类多、数量大,进行勘探、发掘和后期保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配套工程规划工期较紧,文物保护工作的时间也很紧张。
通过2009年1月至2月各地市的调查,2009年2月底至3月上旬的复查,文物点共确定134处,其中古文化遗址67处,古墓葬67处,均为地下文物点。总概算包括地下文物保护经费和其他经费两项。
地下文物保护经费包括考古普探经费2,626,061元、重点勘探经费6,710,725元、考古发掘经费299,556,761元,共计308,893,547元。
其他经费包括不可预见费9,266,806元、资料出版费3,706,723元、综合监理费4,633,403元、培训费1,544,468元、基本预备费9,266,806元,共计28,418,206元。
以上两项共计337,311,75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