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调查的组织与实施

一、文物调查的组织与实施

为了更好地配合和支持南水北调这一伟大工程顺利进行,河南省文物局对总干渠沿线的文物保护工作极为重视,提前数月委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牵头,组织相关市、县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组成多支联合考察队,对沿线文物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调查。调查的方法是,先查阅参考全省历次文物普查资料,确定调查重点,由所经市县的文物主管部门走访群众,徒步沿线逐点调查,再由省、市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实地逐点复核,确定文化层深度、文化内涵、面积等,进行现场论证,然后评定保护级别。

为保证田野调查资料的准确性,更好更准确地记录各个文物点的情况,我们特别为考察队配备了GPS卫星定位仪,对各个文物点的经纬度及其海拔高度进行了准确测量和详尽的记录,力求资料丰富、全面、翔实。

其调查过程如下:

2003年9月,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牵头,各地市县参与组成多支联合调查队,对干渠沿线进行实地调查。

2003年11月,编写文物调查报告初稿。

2004年3月,会同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院有关专家对干渠沿线文物点进行实地复查,以确定每个古遗迹的位置、文化性质、占压面积、需要保护或发掘的面积。

2004年3月,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组对干渠沿线文物点进行实地复查。

2004年8月上旬,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布置对干渠沿线文物点进行钻探和考古试掘工作,8月中旬—9月中旬,由河南省考古研究所会同各市县对沿线文物点进行钻探和考古试掘工作。

2004年8月中旬—11月23日,组织专家组会同河南省水利勘探设计院和长江水利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有关专家对干渠沿线文物点进行实地复查,共确定文物点182处。

调查工作历时一年有余,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文物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