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遗址

文集遗址
img

文集遗址发掘区部分

文集遗址位于平顶山市叶县常村乡文集自然村西南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实施发掘,2007年继续发掘,两年共计发掘面积为10,400平方米。累计清理遗迹620处,包括房基26处、水井4眼、地灶50个、窖藏坑23个、灰坑483个、灰沟17条、灰池17个等。

遗址出土器物按质地可分为陶、瓷、三彩、铁、铜、石等6大类。瓷器以釉色可以分为白、黑、青3种,瓷器有碗、盘、钵、盅、瓶、盂、器盖、灯、执壶、注子、盏、尊、盆、缸等,陶器有缸、盆、罐、砚台、龟、砖、瓦、兽吻等,白陶器有围棋子、骰子、弹丸等,三彩器有枕、灯等,铁器有犁铧、罐等,铜器有镜、钱币、人形饰等,石器有磨、柱础、砚台等。

该遗址的窖藏坑年代大都是金末元初,有一瓷器坑出土基本完好的钧瓷、青瓷与白瓷器等30余件,尤其是一套完整的配有盏托、盏碗与盏盖的茶盏极具艺术价值。

通过发掘确认文集遗址是一处较大规模的民间集镇遗址,为研究中原地区平顶山一带唐、宋、金、元时期的历史文化面貌提供了一大批珍贵的资料,也有助于研究金元时期民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与相互交流,同时为金元瓷器的分期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

2010年4—10月,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与平顶山市文物局组建考古队再度进行发掘,实际发掘面积为3,600平方米。

发现遗迹233处,计有房基14处、灰沟13条、窑4座、灰坑168个(其中瓷器窖藏坑2个)、灶5座、池1处、井1座、磉墩16个、墓葬11座。值得一提的是,在南发掘区原有的第四建筑基址下面新发现了属于金代的第八建筑基址,在北发掘区新发现了属于明清时期的第九建筑基址与属于元代的第十建筑基址。此外,在这次发掘中还发现了两个金代瓷器窖藏坑,分别出土了一批保存基本完好的薄胎白瓷器和数件青瓷盘。从发掘情况来看,北发掘区内发现的一处明末清初的寺院类建筑群落基址,显然是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最终建成,不排除是信徒们通过募捐等方式陆续集资而修建的可能性。北发掘区内一批清代墓葬的出现,可能揭示了该遗址的最终废弃年代。

出土遗物582件,按质地可分瓷器378件、陶器44件、铁器37件、铜器114件、骨器4件、玉石器5件。其中瓷器计有罐、碗、盘、碟、盅、盂、钵、瓶、盏、盏托、器盖、炉、灯、人俑头、球、骰子、棋子等;三彩器计有炉、枕等;陶器计有罐、盆、缸、扑满、纺轮、俑头、兽头、瓦当、建筑构件等;铁器计有斧、铲、镰、犁铧、三足炉架、瓢、马衔、权、勾、钉、钱币等;铜器计有镜、环、烟斗、钱币、饰件等;其他还有玉饰件、玉珠、石斧、骨笄等器物。

值得注意的是,这批遗物除少数为元、明、清时期之外,绝大多数都属于金代,尤其是其中一座窖藏坑内出土的6件薄胎白瓷碗明显非河南本地瓷窑所生产,似乎应是从河北等地运销于此处的外来商品。这种情况再一次清楚地反映了文集遗址作为农村大型集贸市场在金代的繁华状况与民间市场地位。至于北发掘区内数量较多的制作十分精美的青花瓷片的发现,显然与明清两代寺院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这次发现的两个瓷器窖藏坑,有力地支持了叶县文集遗址是金代达到鼎盛时期的农村集贸市场这一结论。通过这次发掘,出土了一批重要遗迹与遗物,尤其是新发现了一处明末清初的寺院房屋建筑群落基址,除在原来发掘工作基础上增添一批新材料之外,为研究宋、金、元、明、清诸时期农村商品流通市场的发展状况以及当时的社会经济,乃至最终建立平顶山、叶县一带自唐代至清代诸时期的考古学文化遗存编年谱系提供了有利条件。

img

文集遗址房基

img

文集遗址明末清初寺庙基址

img

文集遗址金元铜钱窖藏坑

img

文集遗址金元瓷器窖藏坑

img

文集遗址陶窑

img

文集遗址窖藏坑出土的青瓷碗

img

文集遗址窖藏坑出土的瓷盘

img

文集遗址窖藏坑出土的钧瓷器

img

文集遗址窖藏坑出土的茶盏一套

img

文集遗址窖藏坑出土的钧瓷器盖

img

文集遗址窖藏坑出土的瓷碗

img

文集遗址出土的瓷枕

img

文集遗址出土的梅瓶

img

文集遗址出土的瓷碗

img

文集遗址出土的黑瓷碗

img

文集遗址出土的女瓷俑

img

文集遗址金代窖藏坑

img

文集遗址金代窖藏坑出土的青瓷盘一组

img

文集遗址金代窖藏坑出土的白瓷碗一组

img

文集遗址金代陶俑

img

文集遗址金代瓷俑

img

文集遗址金代黑釉瓷罐

img

文集遗址金代黑釉盂

img

文集遗址瓷碗

img

文集遗址元代三彩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