聩城寨墓地
聩城寨墓地位于焦作市马村区九里山乡聩城寨村西北,聩城寨河由西北向东南穿墓地而过,分为西、东两个区。北临太行山脉,东北距云台山风景区约15千米。地理坐标北纬35°19′,东经113°24′,海拔96米。
2006年5月—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焦作市文物工作队组成考古队,对聩城寨墓地进行勘探和发掘工作。发掘面积3,700平方米,清理战国、汉代、清代墓葬33座,灰坑32个,灰沟2条,出土一批战国、汉代和仰韶文化时期的重要文物。
汉代墓葬均为“甲”字形小砖室墓,坐南朝北,墓道方向大致相同,为355°左右。一般由墓道、前厅、后室3部分组成。另外还有双后室,耳室和较短的甬道。M19为“甲”字形小砖室墓,由墓道、前厅、后室3部分组成,墓顶已塌陷。总长12.75米,墓深1.75米,墓道长6.6米,宽1.1米。前厅长2.9米,宽2.8米。后室长3.25米,宽2.25米。随葬器物主要放置在前厅,出土遗物有:5层大型彩绘陶楼、陶鼎、陶俑、陶壶、陶盒、陶杯、陶奁、陶井、陶案、陶灶、陶勺、陶磨、陶杵、陶榼、陶猪圈、铜泡、铜钱(五铢)等50多件。这批汉墓的时代应为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晚期。
这次对聩城寨墓地的考古发掘,初步搞清了该墓地为汉代和战国两个时期相互重叠的家族墓地,且排列有序,下层有仰韶、周朝时期的文化层,说明古代人类在仰韶文化和周朝时期曾在此活动。特别是M19出土的“5层彩绘陶楼”和M7出土的“陶仓楼”保存完好,丰富了陶楼的研究资料,为研究豫西北焦作一带汉代和战国时期的埋葬制度和埋葬习俗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聩城寨墓地M7

聩城寨墓地

聩城寨墓地

聩城寨墓地

聩城寨墓地

聩城寨墓地

聩城寨墓地出土的陶楼

聩城寨墓地出土的陶楼

聩城寨墓地出土的陶仓

聩城寨墓地出土的陶井

聩城寨墓地出土的陶炉

聩城寨墓地出土的陶壶

聩城寨墓地出土的陶耳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