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眼沟汉代墓地

泉眼沟汉代墓地

泉眼沟汉代墓地西距淅川县南部的丹江口水库东岸500—600米。墓地现行政区划属河南省淅川县香花镇杨河村余家岗组和北坡组。这一带属于丘陵地带,地势开阔。墓地主要坐落在蜿蜒的岗峦顶部,高出周围的沟壑数米至20米,海拔高度为165—180米。

2010年10月至2011年1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和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美术考古研究中心组成了联合考古发掘队,对该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清理发掘。实际发掘面积为4,130平方米,共清理墓葬93座。

墓葬按照形制分为土坑墓、砖室墓和砖棺墓等3大类。年代除个别墓可能晚到魏晋时期外,都属于汉代墓葬。

土坑墓:56座,平面形制主要有两种,一种为长方形,无墓道;一类为“凸”字形或刀形,有墓道。

砖室墓:36座,均有墓道,可以分为单室墓和双室墓两类。平面形制基本为长条形、“凸”字形和刀形等3种。有的墓无甬道,有的墓为内甬道或外甬道。双室墓的平面为长方形或“吕”字形,有的双室墓有耳室。有2座墓发现有“熹平”和“四年八月”的纪年铭文砖,这为该墓的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

墓葬的规模大小不一。较大的墓多为砖室墓,少量为土坑墓,墓室长度多在5米以上,最大的砖室墓穴长度可达9米左右。墓内的木质葬具都已腐朽。土坑墓有少量墓内残存的板灰痕迹和漆皮,可知原可分为棺椁墓和无椁木棺墓。砖室墓中仅个别墓内尚存木棺漆皮痕迹。人骨仅10余座墓葬内尚保存有残痕,可知有单人葬和双人合葬,葬式为仰身直肢葬。

img

淅川泉眼沟汉代土坑墓M10

这次发掘的土坑墓基本上都没有被盗,保存完好。砖室墓也有数座保存完好并没有被盗。共出土文物1,445件,有陶器、铜器、铁器、骨器、琉璃器和石器等类别。此外,还发现有漆容器的残痕。其中陶器有336件,器类有罐、瓮、釜(鍪)、甑、钵、鼎、盒、壶、豆、勺、仓、灶、井、圈厕、磨、博山式器盖等;铜器1,074件(其中钱币约1,060枚),器类有各种“五铢”钱、“半两”钱、“大泉五十”钱、“货泉”、带钩、洗(釜、钵)、环、泡等;铁器16件,器类有釜(锅)、剑、刀、镞、棺钉等;骨器有小珠16件;琉璃器有耳珰2件;石器有镇墓石1件等。

从发现的情况观察,这应是一处汉代平民墓地,因此本次发掘对于我们了解当时淅川地区一般平民的墓葬制度和丧葬习俗有较大的帮助。

这批墓葬延续的时间较长,大约从西汉前中期一直延续到东汉晚期,个别的墓葬可能晚到魏晋时期。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墓葬处在土坑墓向砖室墓过渡的时期,因此该墓地的全面揭露有助于我们了解本地区西汉时期土坑墓向砖室墓过渡的实况。这对于全面了解汉代墓葬制度有一定的帮助。本次发掘中,在数座土坑墓和砖室墓内都发现有两次使用的墓道。这为了解汉代墓道多次使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资料。

img

淅川泉眼沟汉代土坑墓M19

img

淅川泉眼沟汉代土坑墓M49

img

淅川泉眼沟汉代土坑墓M14和M15

img

淅川泉眼沟汉代土坑墓M27

img

淅川泉眼沟汉代土坑墓M52

img

淅川泉眼沟汉代土坑墓M42

img

淅川泉眼沟汉代土坑墓M8

img

淅川泉眼沟汉代带甬道砖室墓M87

img

淅川泉眼沟汉代长条形砖室墓M46

img

淅川泉眼沟汉代无甬道砖室墓M75的墓门与券栱

img

淅川泉眼沟汉代砖室墓M75(右)、M74(左)

img

淅川泉眼沟汉代土坑墓M34出土的陶器

img

淅川泉眼沟汉代土坑墓M40出土的陶器与铁器

img

淅川泉眼沟汉代土坑墓M1出土的器物

img

淅川泉眼沟汉代土坑墓M49出土的铁剑

img

淅川泉眼沟汉代砖室墓M68出土的器物

img

淅川泉眼沟汉代砖室墓M87出土的陶器

img

淅川泉眼沟汉代砖室墓M87出土的钱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