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花 初至密州,以累年旱蝗,斋素累月。方春,牡丹盛开,遂不获一赏。至九月忽开千叶一朵,雨中特为置酒...

雨中花 初至密州,以累年旱蝗,斋素累月。方春,牡丹盛开,遂不获一赏。至九月忽开千叶一朵,雨中特为置酒,遂作。

今岁花时深院,尽日东风,轻飏茶烟〔1〕。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闻道城西,长廊古寺,甲第名园。有国艳带酒,天香染袂〔2〕,为我留连。 清明过了,残红无处,对此泪洒樽前。秋向晚,一枝何事,向我依然!高会聊追短景〔3〕,清商不假馀妍〔4〕。不如留取:十分春态,付与明年。

熙宁八年作。古代遇有旱、蝗等灾较大,地方官例须斋戒吃素,表示虔诚请“上天”免灾,为“下民”祈福。

〔1〕用杜牧《题禅院》“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句意,写“斋素”的生活。飏(同漾),飘起。

〔2〕牡丹有“花王”之称,是我国最名贵的赏玩植物,名色也最多,唐时以“国色朝酣酒(绯红色的),天香夜染衣(贡黄色的)”为极品。“国艳带酒,天香染袂”本此。这两种即今之所谓“醉杨妃”和“御袍黄”。

〔3〕高会,宴宾客。短景,指一年的时日所剩不多。

〔4〕清商,古乐府曲名,这里借喻秋肃。不假,原作“不暇”,这里据别本改。馀妍,指“九月忽开”的牡丹。因而想到牡丹忽开的九月,不仅春光早逝,就秋光也过了三分之二了。只觉得时间可贵,故上云“聊追短景”。但秋风并不是因为牡丹秋日开花的难逢而稍予宽贷,故此云“不假馀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