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浣溪沙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照日深红暖见鱼〔1〕。连村绿暗晚藏乌。黄童曰叟聚睢盱〔2〕。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来〔3〕说与采桑姑。

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作,是年春旱,灾情严重,从作者的诗中“东方久旱千里赤,三月行人口生土”可以窥见。一州的地方官照例要向天求雨;下了雨,又要谢雨。当时作者去求雨和谢雨的地方是石潭,作者求雨时曾有《起伏龙行》诗;这五首《浣溪沙》是谢雨途中作,极写农村得雨后的人民欢乐,风光好。

〔1〕《起伏龙行》诗序说:“徐州城东二十里,有石潭,父老云:与泗水通,增损清浊,相应不差。时有河鱼出焉。”故首句如此说。

〔2〕黄童,幼童。幼童的发毛还不曾黑,故称黄童。白叟,白头的老翁。韩愈《元和圣德诗》:“黄童白叟,踊跃欢呀!”睢盱,据《说文》:睢(suī虽),仰目;盱(xū须),张目。按,睢盱为同义复词,聚睢盱,犹如说聚观。又,《易经》中有“盱豫”,疏:“豫谓睢盱,睢盱者,喜悦之貌。”《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厥状睢盱”,注:“质朴之形”。

〔3〕来,一作“家”。

旋抹红妆看使君〔1〕。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排踏破茜罗裙〔2〕。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1〕旋(读xuàn炫),临时作、急就的意思。今多写作“现”。旋抹,急忙打扮。使君,作者自谓。

〔2〕排,推挤。排,一作“挨”。茜(qiàn倩),草名。我国古代用茜草的红汁作染料。这里茜字作形容词用。茜罗裙,犹如说红罗裙。

麻叶层层苘〔1〕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2〕。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3〕。问言豆叶几时黄?

〔1〕苘(qǐng顷),亦麻之属,《尔雅翼》:“叶似苎而薄。”

〔2〕络丝娘,指蚕妇,她们这时正在缫丝。《东坡乐府笺》云梭鸡、络纬。疑非!梭鸡、络纬都是秋虫,这时是初夏,上句刚刚说才在“煮茧”;徐州是北地,怎么会煮茧时节就有蟋蟀和纺织娘叫?娇语实指妇女谈笑。《笺》似误以人语为虫声。

〔3〕捋,原作扶,并注“一作捋”。按当以捋为是。捋青,摘取新麦。麨(chǎo炒),干粮。唐人以酒食接风叫“软脚”;软,有慰劳义。软饥肠,犹如说饱肚。

簌簌衣巾落枣花〔1〕。村南村北响缲车〔2〕。牛衣〔3〕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谩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4〕

〔1〕这句倒装,即枣花簌簌落衣巾。

〔2〕缲(sāo骚),通缫。缲车,即缫丝车。

〔3〕牛衣,蓑衣。又,曾季狸《艇斋诗话》:“余尝见东坡墨迹作半依。”

〔4〕因困渴而敲门求茶。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1〕? 日暖桑麻光似泼〔2〕,风来蒿艾气如薰〔3〕。使君元是此中人〔4〕

〔1〕《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耦耕,两人二耜并耕。这里作者有归田之想,慕长沮、桀溺之意。

〔2〕泼,形容像洗过一般的光。

〔3〕熏,香气。

〔4〕元是,即原是、本是,含有先已是,后发现的意味。此中,指农间。此句意谓自己也是农民。作者也常爱说“我昔在田间”、“我是田中识字夫”一类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