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2025年08月10日
永遇乐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1〕,铿然一叶〔2〕,黯黯梦云惊断〔3〕。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4〕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5〕。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6〕夜景,为余浩叹〔7〕!
元丰元年作。彭城,即徐州。燕子楼相传是唐代张建封守徐州时所筑。张建封娶了当时有名的歌妓关盼盼为妾,让她住在燕子楼上。张死,盼盼守楼十馀年不嫁。这故事在封建社会长期传为“美谈”,见于诗歌,播于戏曲,不外借美人情事来称颂封建道德。作者此词略无此种心眼。说“夜宿”,说“梦”,当是借托之辞。
〔1〕紞(dǎn胆),打鼓声;如,这里作语助辞用;紞如,犹紞然。古代用打更鼓来报夜间时刻,自黄昏至黎明前有五次更鼓。三鼓,是第三次鼓响。
〔2〕写夜深沉,连一片叶落的声音都觉得“铿然”。韩愈《秋怀诗》,“空阶一片下,铮若摧琅玕。”
〔3〕宋玉《高唐赋》,楚襄王“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那里有楚先王(怀王)曾经梦见的“巫山之女”,她是“旦为行云,暮为行雨”的女神。这里梦云,借楚王梦巫山神女行云行雨事喻梦盼盼。惊断,惊醒梦断。
〔4〕觉来,睡醒来。
〔5〕这句意思是说只让燕子巢在楼中罢了。
〔6〕黄楼,作者守徐州时改建。《答范淳甫》诗云:“重瞳遗迹已尘埃,惟有黄楼临泗水。”自注:“郡有厅事,俗谓之霸王厅,相传不可坐。仆拆之以盖黄楼。”
〔7〕这两句由“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感受而来,设想异时——若干年后,后人对于黄楼亦如我今日之对燕子楼。作者《送郑户曹》诗:“……荡荡清河堧,黄楼我所开。秋月堕城角,春风摇酒杯。……他年君倦游,白首赋归来。登楼一长啸:使君安在哉!”与此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