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席上劝李公择酒
不到谢公台〔1〕,明月清风好在哉〔2〕?日日髯孙〔3〕何处去?重来:短李〔4〕风流更上才。 秋色渐摧颓,满地黄英〔5〕映酒杯。看取桃花春二月,争开:“尽是刘郎去后栽”〔6〕。
李公择,名常,建昌人,神宗朝他初为右正言,因反对新法,被贬。苏轼于熙宁九年十二月移知河中府,离密州。此词是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年初作者路过齐州时作。时李常方任齐州守。
〔1〕谢公台在扬州。
〔2〕好在哉,无恙否?
〔3〕三国时孙权有紫髯,这里戏用“髯孙”来指他们的好友孙觉。觉字莘老,高邮人。
〔4〕唐·李绅生得短小,人称“短李”,这里亦戏用来指李常。
〔5〕黄英,菊花。
〔6〕这里仍用刘禹锡游玄都观故事(见前《阮郎归》注〔5〕),并直用刘句,一以暗点上文“重来”,再则设想明春桃花开时,自己将是“前度刘郎在千里”(作者《留别释迦院牡丹》诗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