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

渔父

渔父饮,谁家去〔1〕?鱼蟹一时分付。酒无多少醉为期〔2〕,彼此不论钱数〔3〕

《渔父》词,自唐、五代以来,如张志和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李煜的:“浪花有意千重雪,桃花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都是七、七、三、三、七的句法,声(平仄)虽异而调同。苏轼此调,是他自创的新形式,词学上叫做“自度曲”。这四首词,原载诗集中,朱彊村本从诗集采入,朱氏并据《三希堂法帖》所刻苏轼墨迹有这词前二首,题《渔父破子》为证,认为“是确为长短句,而词律未收,前人亦无之,或公自度曲也。”今从朱本选录,并依诗集订为元丰八年作。

〔1〕这句实是“酒家去”的藏词隐语。

〔2〕醉为期,喝到醉为止。

〔3〕彼此,指酒家和渔父。一方出酒,一方出鱼蟹,两方互不需付酒钱和鱼蟹钱。

渔父醉,蓑衣舞〔1〕。醉里却寻归路。轻舟短棹任横斜,醒后不知何处。

〔1〕这里并非舞名,是形容渔父醉行之状。

渔父醒,春江午。梦断落花飞絮。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

渔父笑,轻鸥举〔1〕。漠漠一江风雨〔2〕。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3〕

〔1〕举,飞起。

〔2〕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元稹诗:“度霞红漠漠”;漠漠,幽静地、无声地。风雨是动的、有音响的,这里却用作静默的抒状字,使人更觉得江上寂寞,渔父萧闲。

〔3〕上句“官人”泛指有公职出差的人;下句“我”是渔父自谓。两句写“官人”受羁绊和奔波,衬托出渔父自食其力、自得其乐之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