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滇西沦陷区的统治》简介
《日本对滇西沦陷区的统治》这本书是由创作的,《日本对滇西沦陷区的统治》共有79章节
1
导 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缅甸为中心、中国云南西部和印度东北部为两翼的“中缅印”跨国战场是国际反法西斯盟国在亚洲—太平洋战线上对日作战的交会处与结合部。纵观中国抗日...
2
一、 选题缘起及其意义
滇西即云南西部,从古至今都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边防门户和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桥头堡。这里东接昆明,西邻缅甸,是连接中国腹地与印度洋的交通孔道。1937年日本全面侵...
3
二、 学术史回顾
中国抗日战争理应包括日本侵华(责任方日本)与中国抗战(受害方中国)两大侧面,同时涉及美英等国(关联方)。滇西抗战研究是世纪之交云南史学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近年来...
4
三、 史料综述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加强国际抗战资料的整理研究也是中国抗战史研究的重中之重。抗战史资料来源的“国际化”,既有助于展现中国抗战史的“...
5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根据研究对象的特征,本书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既重视原始文献的挖掘与甄选,也进行了大量田野调查,着重运用“二重证据法”考证日本统治滇西的历史原貌。 第一,采用实证研...
6
五、 创新与不足
如上所述,在以往研究成果中,笔者尚未发现对战时日本统治滇西沦陷区做系统性研究的论著,这使本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和创新性。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其一,新方法...
7
第一章 日本对滇西的占领
1941年初,日本趁欧洲各国忙于战事无暇东顾之机积极谋求“南进”,亚洲形势发生巨大变化。此时美国虽名为中立,然实则加强了对中国的援助以期消耗日本的力量。在与英美...
8
第一节 日军侵占滇西的筹谋及其行动
中国抗日战争的局势转入战略相持后,日军大肆“南进”,剑指滇省。对日本而言,切断滇缅公路这条战时中国最重要的“输血线”有一举两得之效:既是相持阶段加紧围攻国民政府...
9
一、 “南进”与“断”字号作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大战期间,日本最高统治集团内部在军事侵略路线选择上有所谓的“北进”和“南进”两种倾向。前者主张侵占中国后北攻苏联,以制霸整个亚洲;后者则主张侵...
10
二、 切断滇缅国际通道的计划
滇缅公路即中国云南省通缅甸的公路,自昆明至腊戍全程为1146.1公里,由国内外两段相连接。昆明至畹町的国内段(云南段)长959.4公里,畹町至腊戍的国外段(缅境...
11
三、 对滇缅公路的战略封锁
滇缅公路的建成通车粉碎了日本企图封锁并困死中国的战略计划。为此,日本先后采取禁运和轰炸等手段,妄图从源头上彻底掐断这条国际援华物资补给线。 (一) 外交施压对滇...
12
第二节 日军攻占滇西的进程
由于外交与轰炸手段不能达成预期战略目标,日本决定通过作战从根本上掐断滇缅公路补给线,隔绝中国与南方的对外联系。1942年春,为切断滇缅公路这条战时中国重要的“输...
13
一、 日军侵缅与中英联军的败退
日本的轰炸虽然使滇缅公路设施严重毁坏,但只要公路掌握在中英两国之手,国际援华物资依然可以沿着这条路线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同...
14
二、 日军占领滇西各地
“滇西”从古至今是一个动态的地理概念。本书所论述作为沦陷区的“滇西”属于民国时期的空间概念,其地理范围、行政区划、居民人口、民族构成等以20世纪30—40年代的...
15
三、 怒江对峙局面的形成
1942年5月初,日军连陷畹町、遮放、芒市、龙陵后,迅速向怒江西岸推进,大有攻占保山、直取昆明之势。云南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地势居高临下,在东北拱卫川康黔桂...
16
第三节 日本占领滇西期间统治政策的演变
如前所述,1942年5月攻占滇西后,日军一方面建立守备区,成立“军政班”,组织“维持会”,拼凑伪政府,准备长期控制滇西;一方面四处扫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总体...
17
一、 占领初期的“肆意妄为”
日本占领滇西之初,任性杀戮,肆意淫掠,到处毁坏。日军所至,庐墓为墟,人民外逃山箐,日军犹追踪劫掠,致使滇西沦陷区四乡惶惧,人人自危。 (一) 日军对滇西人民大肆...
18
二、 统治中期的“怀柔同化”
正因为日军在占领滇西初期实施暴行,滇西当地人民大多躲避至乡间、山林。占领滇西的日军第56师团为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待怒江对峙局面稳定后,开始调整占领政策。据...
19
三、 战争末期的“歇斯底里”
虽然日本在滇西沦陷区的统治政策不断调整,各项统治机制逐步完善与成熟,但随着局势的变化,日本在滇西沦陷区的统治逐步走上了末路。早在1943年10月,为打通和修筑中...
20
第二章 日本在滇西沦陷区的政治统治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期间,为达到控制占领区的目的,通过各种社会组织使其统治力量不断向基层渗透。日军每攻下一地,即建立各种统治政权和奴化机关,采用警察镇压、机关管控、...
21
第一节 日本在滇西沦陷区的军政统治
日本成功将英国、美国、荷兰等殖民势力逐出东南亚后,日军各军陆续进入占领阶段,展开不同程度的军政统治。日军在南方作战过程中,每占领一地,便开始实行军政统治,设置“...
22
一、 军政统治的建立
“军政”一词一般有两种含义。第一种是军事行政的略语,它的意思是建设、维持、管理一国之军。在日本陆海军方面,陆军省和海军省是军政统辖机关。另一种含义可解释为占领军...
23
二、 军政统治的实施
如前所述,日军于1942年5月3日入侵滇西地区,占领了从畹町至惠通桥的滇缅公路沿线的主要节点,并在芒市、龙陵、腾冲等地构筑军事基地,以防备中国军队的反攻。与此相...
24
第二节 日本在滇西沦陷区扶植伪政权
1942年侵入龙陵后,日军强行占用龙陵县城西北白塔村后山的赵氏宗祠,将其设为驻军司令部及侵滇第56师团前线指挥所驻地。此后2年多的时间里,日军第56师团坂口少将...
25
一、 建立伪政权
“军政班”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在占领区实行殖民统治的主要形式之一。这个机构的核心职位一般由日本占领军的中高级军官担任,他们大多都有丰富的行政经验。“军政班”...
26
二、 日伪政权警察机构
日本是世界上少有的“警察国家”。它依靠警察力量推行法西斯恐怖政策,镇压劳动人民的反抗。日本占领滇西后,又把这一套制度推行到滇西沦陷区,以建立所谓“稳定”的殖民统...
27
三、 强征民夫
日本对滇西沦陷区的统治是与残暴掠夺互为表里的。这种掠夺既包括贪得无厌的财力、物力掠夺,还包括对滇西社会惨无人道的人力掠夺,主要体现为在滇西沦陷区强征民夫。日军为...
28
第三节 日本对滇西沦陷区少数民族的统治
日军在滇西取得军事胜利后,一方面大肆宣传“泛泰主义”(Pan⁃Tai nationalism),试图挑拨民族关系,并借此拉拢以土司、山官为代表的滇西沦陷区各少数...
29
一、 “泛泰主义”的利用
“泛泰主义”是20世纪前半期兴起于泰国的泛民族运动,它借用语言学对汉藏语系内部语族划分的研究,将其中使用“同一语族”语言的群体,如泰国的泰人,老挝的老人,英属缅...
30
二、 笼络土司政权
伴随着“泛泰主义”思想的渗透,日军开始对滇西沦陷区各地土司、山官和士绅等头面人物进行诱降,企图建立并管理“维持会”,控制地方秩序。日军进入芒市、干崖、南甸、陇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