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图书资料的劫掠

二、 对图书资料的劫掠

在日本侵华战争中,由于日军的劫掠,中国损失图书1500万册以上,损失数量和价值均居于二战中各国之首。 (22) 无数珍贵典籍的损失,严重地影响了中国丰富文化遗产的保留和继承。据调查统计,被日军占领的滇西,遭遇了近代以来最惨重的一次“书厄”。

日军出于割断中国文化传承的血脉和扫除文化殖民障碍的双重目的,对滇西珍贵图书典籍等历史文化资源进行野蛮破坏和劫掠。以龙陵为例,民国时期境内所有藏书楼、图书室均为教育机构附属设施。1930年,龙陵县民众教育馆内曾有报刊阅览室。龙陵中学、晓东中学、龙山小学、镇安小学等学校曾设图书室。龙陵、晓东两所中学藏书较多,有《万有文库》《世界文库》《辞海》《辞源》等。日军入侵龙陵后,将大量图书劫掠运回日本,不能带走的将之焚毁。据战后调查报告可见龙陵图书损失之一斑。

窃龙陵沦陷,最后灾情綦重,30月铁蹄之下,数十万寇盗所经,险横一水,孤悬天外,为神州西南之屏障,作抗战胜利之长城,所有人民死亡、建筑摧毁以及财产损失、城郭丘墟各等情,先后均蒙钩府饬令各该乡镇保甲调査详报在案。兹复査得图书损失一项,以邑处极边,开辟较晚,公私图书收藏寥寥无几,最近30年来始有人注意及之。虽愧天禄石渠之丰富,然尚可以供给人士之观览,其有裨益地方文化良非浅鲜。乃自敌人闯入,任意摧残,并闻有敌宪兵队长小田国夫除尽力惨杀龙陵人民外,兼用心收集图书运回敌国,网罗一空,以故断简残编,绝无幸存……据此,查本县地处边陲,文化落后,收藏图书实不易得。讵料于31年5月沦入敌手,所有公私收藏图书均为敌寇摧毁无遗,影响文化言何能喻。 (23)

龙陵县龙山镇以境内“龙山书院”移意而得名,是龙陵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1942年5月日军入侵,龙陵县龙山镇中心学校等藏书以及相关文化用品损失较巨。

表4.4 龙陵县图书损失报告单(1945年9月20日)

续表

资料来源:《龙陵县图书损失报告单》(1945年9月20日),云南省档案馆藏,12/4/559/281。

龙陵人一直有读书、爱书、藏书的传统。民国时期龙陵名士李若曲(1899—1957),字怀谷,龙陵县龙山镇月望村人。其幼入私塾,所读经史多为亲手抄录。他1912年入师范养成所,毕业后历任两等小学教员、校长,教育局局长兼中学语文教员,有“满门桃李”的美誉。李若曲私人藏书量为龙陵第一位,人所共知。但在日军的浩劫中,李若曲的私家藏书遭到巨大损失。

表4.5 李若曲藏书损失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注:表格所列系大部书籍,其他零星小部数百种,因书目遗失尚未录入。

资料来源:《云南省政府为查核办理龙陵县图书馆损失赔偿事训令》(1945年12月6日),云南省档案馆藏,12/4/559/266/280。

除李若曲外,龙陵还有高鸿昌私家藏书损失34部,价值大洋497元;康明德私家藏书损失4部,价值大洋129元;冷映明私家藏书损失2部,价值大洋77元;刘荣春私家藏书损失21部,价值大洋254元;赵世钿私家藏书损失19部,价值大洋236元。

腾冲人崇尚耕读传家,喜欢读书和藏书,县内和顺图书馆为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之一。日军占领腾冲后,摧毁腾冲县图书馆古今中外书籍共35276册、器具40件;腾冲绮罗木欣图书馆、民众教育馆、省立中学、县立女中等19个乡镇中心学校及县立实验小学、女子小学的房屋、仪器、书籍也被焚毁。 (24) 除此之外,始建于1919年的腾冲绮罗图书馆,藏书2万余册,日军攻占腾冲后,该馆馆藏图书被洗劫一空,图书馆书籍、仪器标本、器具被日军搬去;腾冲城南图书馆曾被誉为“滇西收藏第一馆”,炮火过后已成废墟。民国元老李根源面对此种景象,认为日军的暴虐已经超过了当年的秦始皇,“城南图书馆,富比南北京,悉数遭摧毁,暴虐逾嬴秦” (25)

民国初年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初期,保山图书市场比较繁荣,有普民书局、成华书庄、四宝轩、新永书社、东方书店、大众书店、中华书局保山经销处、生华书报社、文建书局等经营图书的店铺。以销售近代读物为主的近代书店在保山的崛起,说明新文化、新思想在保山的传播和影响。1942年因日军“五四”轰炸,许多书店毁于兵燹匪盗,业务由此转衰,甚至被迫停业,损失严重。

表4.6 保山县教育人员财产损失(书籍类)汇报表

资料来源:云南省档案馆编:《日军侵华罪行实录云南部分》,第2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