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后 记
滇西抗战,影响颇深。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拙作甫定之时,自览之余,不胜忐忑。能够入选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张宪文教授领衔出版的“抗日战争专题研究”丛书,激动、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首先要感谢我在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时的导师杨栋梁教授。在我博士论文选题之初,杨老师以其独到的学术视野,提出中国的抗日战争史理应包含日本侵华与中国抗战两个方面,滇西抗战所涉区域具有跨越国界和抗战主体盟国联手的显著特征,使之有别于中国抗战其他战场。就中国方面而言,滇西抗战史的前期研究在中国远征军对日作战、日军暴行等部分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总体还存在着研究基础囿于中国资料、研究选题不够丰富等问题。特别从日本侵华方面观之,有关日本占领滇西沦陷区后的统治政策、措施手段、阶段特征、后果与危害等方面尚有较大研究空间。受此启发,我便确定博士论文以日本侵华时期在滇西沦陷区的统治为研究主题,对日本在滇西沦陷区的统治做系统性考察与分析。博士论文写作过程中的资料搜集、研究方法、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皆得杨老师悉心指点,我得以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其次,我要特别感谢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宋志勇教授。宋老师在本书的资料搜集与出版方面给予我莫大支持。以往我的滇西抗战史研究主要基于中文史料,宋老师指导我对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日本外务省史料馆、日本地方图书馆、日本部分大学图书馆等机构存藏的原日军电报、文件、战史资料及滇缅作战日军联队史等原始史料进行充分挖掘。这些日方资料大多尚未在国内翻译利用,这为本书的写作提供了新的资料补充,也成为本书一大特色。更为重要的是,宋老师认为滇西抗战研究是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遂推荐我的博士论文入选南京大学民国史研究中心“抗日战争专题研究”项目,在中心组织专家层层审稿,我数遍修改后,本书最终得以出版。
再者,我还要感谢北京大学臧运祜教授在史料、写作和出版方面给予我的诸多帮助;感谢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王卫星研究员对书稿的细致审阅;感谢上海师范大学洪小夏教授对书稿的点睛指导;感谢北华大学郑毅教授将在日本调研时查阅的相关资料提供于我;感谢东华理工大学管辉副教授对书稿文本的校对与润色;感谢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的其他老师、师兄、师姐、同学、学弟、学妹在史料搜集与翻译中给予我的无私帮助;感谢云南省学界前辈、朋友在我十年滇西抗战研究学术之路上的所有支持与帮扶;感谢我的工作单位江西师范大学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关怀与鼓励;感谢“抗日战争专题研究”编委会、江苏人民出版社老师和工作人员付出的辛勤劳动;还要感谢太多的人,然恩长笔短,片纸难陈,恕不赘述。只能长揖敬谢,没齿不忘。
而今,我博士毕业已三年整,滇西抗战史研究也十年整。从博士论文到学术专著的出版,算是给此领域研究提交了一份自己的答卷。生于陕西,扎根江西,将在未来继续关注滇西。限于能力与水平,本书仍有诸多不足与缺陷,望学界同仁不吝指正。
雷娟利于南昌瑶湖之畔
2021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