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断滇缅国际通道的计划

二、 切断滇缅国际通道的计划

滇缅公路即中国云南省通缅甸的公路,自昆明至腊戍全程为1146.1公里,由国内外两段相连接。昆明至畹町的国内段(云南段)长959.4公里,畹町至腊戍的国外段(缅境段)长186.7公里。国内段又分东西两段相连:昆明至下关为东段,长411.6公里;下关至畹町为西段,长547.8公里。

1937年8月,国民政府根据云南省政府“为防止日军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应速修滇缅公路西段,开通大西南出海的国际交通线”的建议,决定将原属省道的滇缅公路改为国道,由云南省主席龙云筹修。 (13) 滇缅公路东段的修建,只需在原已筑成的昆明至下关毛坯公路的基础上修整便可。而下关至畹町的西段为全新筑路工程,穿越横断山脉之怒山、云岭、高黎贡山,跨越漾濞江、澜沧江、怒江,沿途多急流大川,悬崖陡壁,又为瘴疠之区。其工程之艰,堪称世界之最。

由于滇缅公路事关国防军事及抗战前途,云南省政府通令沿途各分区包干里程和各县、设治局 (14) 应征民工数11.5万人;加上一些艰巨工程段另招石工、铁工、木工及重大桥涵工程的承包工等,西段每天上工总数约14万人,东段改建整修上工总数约6万人。滇缅公路全线每天上工人数达20万人。民工有汉、傣(通称摆夷)、白(旧称民家)、回、傈僳、彝(旧称倮倮)、阿昌等10余种民族,不分男女老少,自带口粮、行李、工具,昼夜奋战。由于劳动强度大、缺医少药、安全无保障,加之时间紧、任务重、上路民工多,爆破、土石坍方等受伤死人现象每天都有发生。 (15)

1938年8月31日,滇缅公路全线通车。经过9个月的施工,完成土石方1233万立方米,筑大中桥梁7座、小桥522座、涵洞1443座,铺路面800余公里。云南人民为此作出了巨大牺牲。滇缅公路西段修建过程中民工和技术人员伤亡万人,死于坠岩、坠江、爆破、坍压、瘴疠者有3000多人,死亡率为1.5%。

对中国而言,滇缅公路的建成通车不仅支撑着云南省社会建设,还满足了后方战略物资需求。作为国际大通道的滇缅公路与西南公路、川滇公路、滇黔公路对接,不仅完善了战时云南公路网,也发挥出积极的经济效应。而就当时的战局来看,1940年夏,中国的华东、华中、华南沦陷于日本之手,沿海港口多被封锁。同年9月29日,日军在越南海防登陆后,切断了滇越铁路,滇缅公路遂成为当时中国至关重要的国际通道,是抗日急需物资的唯一运输路线。当时滇缅公路的月运输量在万吨以上,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起着重要作用。这条公路可运进中国抗战急需的军火、汽油、车辆和兵工器材;运出用以换取外援的钨砂、桐油、猪鬃等农矿产品,同时运送出国远征军部队和滇缅前线作战部队所需要的大宗给养、弹药等 (16) ,堪称中国抗战的“生命线”和“输血管” (17) 。日本的一份调查资料显示,在1940年6月的国际援华物资中,滇缅公路运输量约占1/3。更重要的是,与前一年相比,该线路的运输量竟增长了5倍之多。据统计,仅1941年,通过滇缅公路运入中国的军用和民用物资达13.2万吨,其中汽油约占1/3,其他为汽车、医疗用品等。 (18)

表1.2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援华路线状况表

资料来源:日本国際政治学会、太平洋戦争原因研究部『太平洋戦争への道 第6巻:南方進出』、朝日新聞社、1963年、187頁。

从战略趋向看,日本欲截断并封锁滇缅公路这条中国唯一的国际交通“大动脉”,目的在于“经济封锁,使我援助断绝,促成谈判胜利,企图解〈决〉所谓‘中国事件’” (19) ,本质是“遂其大东亚新秩序建设之妄念” (20)

要达成这一目的,日本深知“适应侵华战争需要,封闭滇缅公路很快就变成一种战略要求” (21) 。滇缅公路通车不到2个月,日本就制定出《昭和十三年秋季以后对华处理办法》,明确把切断中国赖以输入武器的对外联络线作为日军的重要作战任务。 (22) 1941年1月16日,日军大本营陆军部会议制定《对华长期作战指导计划》,提出:“力图从地面、海面及空中加强封锁。切断法属印度支那线,破坏滇缅公路,兼用以海军封锁海面、陆军封锁海港作战等方法,加强对华经济压迫。” (23) 1941年9月6日,日本御前会议颁布《帝国国策施行要点》,明确提出:“封闭滇缅公路,不使通过它对蒋政权作军事上、经济上的援助。” (24) 至此,随着滇缅公路战略地位的凸显,日军将滇缅公路视为封锁、轰炸、破坏的重点军事目标。

表1.3 日军对滇缅公路的侦察计划(1941年2月)

续表

资料来源:『高空機密第13号の7·滇緬公路偵察戦闘詳報·高雄海軍航空隊 昭和16年2月7日/2.計画』、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4120469900、支那事変/②戦史/海軍一般史料(防衛省防衛研究所);『高空機密第13号の3 滇緬公路偵察戦闘詳報 高雄海軍航空隊 昭和16年2月9日/2.計画』、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4120471300、支那事変/②戦史/海軍一般史料(防衛省防衛研究所);『高空機密第13号の2 滇緬公路偵察戦闘詳報 高雄海軍航空隊 昭和16年2月12日/2.計画』、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4120472700、支那事変/②戦史/海軍一般史料(防衛省防衛研究所);『高空機密第13号の2 滇緬公路偵察戦闘詳報 高雄海軍航空隊 昭和16年2月12日/2.計画』、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4120472700、支那事変/②戦史/海軍一般史料(防衛省防衛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