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治中期的“怀柔同化”
正因为日军在占领滇西初期实施暴行,滇西当地人民大多躲避至乡间、山林。占领滇西的日军第56师团为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待怒江对峙局面稳定后,开始调整占领政策。据日军第56师团史料记载,日军在滇西沦陷区“为令皇国之尊严、大东亚战争之意义得到认识,任何时候都将皇军之威武铭记于心,在严格军规之同时,实施扫荡和讨伐,令其感触皇军威仪。另,利用酋长、土司、村长等召开之会议或驻地附近小学之日语教育,对其进行宣传” (58) 。由此可见,日本在滇西沦陷区的统治政策已由施“威”向施“恩”转变。日本企图通过某种程度和形式的“安抚”与“休整”恢复民力,为侵略战争提供物质资源,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欺骗滇西民众,达到维持和巩固统治的目的。
日本滇西行政部部长田岛寿嗣原为日军第56师团第113联队机枪中队长,是一名“中国通”。他到任后,改变了原本的政治方针,采用羁縻政策之类的攻心手段。日军先是让当地无良乡绅、流氓地痞组成“维持会”,利用他们将躲避在乡间的群众强行追回,颁发“良民证”,令百姓凭证领取大米、食盐等生活必需品;同时指派难民代表,安抚民心,实行控制。日军“行政班”设立后,开始策划建立伪县政府。
占领龙陵后,田岛寿嗣在当地难民村设医院,举办日语培训班,宣传“日中亲善、东亚共荣”等政策,后改任龙陵“行政班”班长,因“政绩”不错而晋升为滇西日军“行政班”本部长。田岛寿嗣着眼于“心理征服”以达成“长治久安”,认为要征服中国人不能光靠杀戮,首先要征服中国人的心,因此采取“亲善”伎俩,推行怀柔政策。
田岛寿嗣的怀柔政策,一方面体现在对于查获的与中国军政府有联络通讯来往的乡镇保甲、士绅、民众,仅管押、拷打、毒化、告诫而不杀戮。此举恩威并进,欲使其真心归顺。对被俘中国官军,亦少杀戮,并给衣物、钱米、手枪,随军听用。其良心不死者,趁便逃脱,亦所在有之;而甘心降服,听其驱使者,亦不无其人。另一方面,对滇西沦陷地方之绅商富户、硕儒先生及赋闲居家或隐避乡村之文武军政人员,每有所闻,田岛寿嗣则亲自前往拜会,慰以甘言,送以厚礼如银钱、花纱、布匹等物。
田岛寿嗣还致力于和民间“打成一片”。他调任腾冲后,将国票分给难民,饬令回家,甚至穿着仿效腾民装饰的衣服。此外,他效仿腾民吸食鸦片,每日约需3两烟油,随到一处,必陈设烟具,与商绅首望横枕受用,畅谈一切。田岛寿嗣还和腾冲本地人蔡兰惠联姻,企图更好融入当地,增加信任,以有利于统治管理。日军还把腾冲周边的乡长(村长)召集到旧英国领事馆,对他们进行宣抚,同时设立“军政班”及治安“维持会”并说明其目的。另外,要求他们协助向日本驻军供应大米。为了准备会后的“军民会餐”,“军政班”还专门找了几个厨师,准备了很多食材。后来,乡长们与“军政班”的会餐在平和的氛围中结束了。日军认为这是宣抚工作的一个环节。 (59) 田岛寿嗣的政治手段,不止用于民间,更用于腾冲抗日政府张问德县长身上。他以甘言美词之书信,奉请相见,商讨双方政治,救济难民。虽遭严词拒绝,但可见其政治手段恶毒之一斑。与此同时,日军在滇西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将复兴教科书以及宣传抗日的书籍一律取消,妄图从文本上消弭滇西人民的抗日意识。此外,他们还对滇西百姓实行愚民政策,以“中日共荣共存、亲仁善邻、反对英美”之一片言词,惑乱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