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疯狂抢掠
日军每到一地,便将群众财物劫掠一空。滇西各地以腾冲受害最重,所有民间商店、花纱、布匹、珠宝玉器、银钱什物、食品用具,全被劫走。腾冲县政府民政科科长、国民党腾冲县党部书记长李嘉祜,于远征军反攻前20天,向保山第六区行政公署呈报了一份《腾冲敌情报告书》,较详细地反映了日军在腾冲的罪行:“敌军所到城镇乡村,尚须宿营,不宜焚烧者,必大肆破坏,将屋内一切什物如数捣烂,有柴不烧,以上好光漆桌椅、板架、木器砍斫伐薪,瓷器瓦缸、腌腊罐头,抛碎遍地。釜甑之中,香炉之内,便解大类。家堂祖位,棉絮被褥,取以铺桥、垫路、置于泥淖之中。木石砖瓦,拆建防空工事,东搬西修,构筑营垒,用者取之,不用者毁之,一无所留而后已。腾南城外市场及城内街道,高楼大厦,炊烟万户,皆栋折榱崩,无一完整者。繁华市镇,草长苔青,臻莽荒秽,不禁有箕子禾黍之叹矣。” (215) 日军的掠夺,造成“腾冲沦陷以来,四郊荒头,田崎莫耕,而敌军征派无常,抢劫尽尽。腾冲苦寒之农民,涕饥号寒,无以为告。三十二年以来,饥寒驱迫,乃有冒险栽种者,而兽军偶驻之处,竟无天理,纵放骡马,昼夜践踏,以阡陌为牧场,稻苗作草刍。人民服栗,勿敢问闻。又,以民间仓谷泼地饲马,所食不多,抛散遍地,暴殄天物,竟至如此” (216) 。关于日军在滇西掠夺实物的种类、数量等详细情况,参见第三章。
滇西的林业资源也是日本侵略者掠夺的重要物资。日军在滇西各地四处砍伐和掠夺林木资源,将这些木材用作军事设施或兵舍修建材料,实现其“以战养战”的目的。除了掠夺性砍伐,日军的军事行动也对森林及植被等自然资源造成毁灭性破坏。战事所及,森林被毁,绿地化为焦土,滇西自然生态环境遭到巨大的破坏。
日军入侵滇西期间,肆意烧毁和砍伐森林,原有苗圃中珍贵的苗木被毁,因日军建军事设施,森林也遭受严重破坏。南甸因大盈江相隔,公路未通,日军派“维持会”的“刮地兵”(即不分老少之意)到遮岛后山砍伐树木,日夜不停,运至大盈江边。他们先拆毁民房数间,使之直达江边,然后在沿江两岸建成草窝铺数百棚,以备民夫食宿。 (217) 另外,3架日机轰炸凤庆县青龙桥,投弹13枚,炸倒两岸松树10株。 (218)
民国时期,保山芒宽乡境内山清水秀,天然林随处皆是,水土流失不严重,生态基本平衡。日军入侵后,江东大量的林木被砍伐,变成秃山荒岭,森林资源剧减,植被覆盖率急剧下降。 (219) 此外,在腊勐的林业资源,同样被日本侵略者大量用作工事或其他军事,破坏程度非常严重,加之炮火毁灭,出现大面积荒山秃岭,水土流失尤为严重。 (220)
自古以来,保山地区就是林木茂盛的地方。这一点可在民国时出版的《云南经济》中得到印证:“澜沧江与潞江流域,南向保山、腾冲间起,北达康藏交界,天然森林随处皆是,九年前曾发现直行七八日,横行二三日之森林三四处,其森林密度之广,即此可见一斑。最大之树木,有直径四五公尺者,如以年轮计算,至少为千年以上之物,至如直径一二公尺之木材,则尤不可胜数。而长广十余公里之森林,在山谷中更无处不可发现。”另据《腾冲县志稿》记载:“较远诸山皆为天然林,几于无山无之……其面积最广,山深林茂为高黎贡山正脉锦画三四百里,其中合抱巨树无量。其种类以松为最多,次为桦、栗、樟、楠、栲、红木、香果、罗汉松等,又次为杉、柏、藤、桧等,期间又有占地面积广,丛密深净者为石竹、荆竹、次为藤竹。其次,西南野人山一带,其林木之巨大深广不亚于高黎贡山。茶山、小红源、板厂山一带杉木所占面积三四日程,其杉木之大者数十人方能围抱,每株能剖棺材数十具。”自1942年日军入侵,龙陵、腾冲相继沦陷,日本侵略军肆意砍伐和烧毁森林。1944年国民党远征军云集保山,向日军大反攻期间,仅用于供应军需的木材和毁于战火的森林不计其数,如龙陵的松山、腾冲的来凤山及沿线森林全部毁于战火。据保山县的粗略统计,仅用于支前的木柴有2364.8万千克,棺木有13350具,电杆有5494根,板枋材有3.8万多丈。 (221) 2007年,经采访林业部门和历史亲历者查证,腾冲县森林被毁3392亩。 (222) 龙陵全县森林资源也遭到严重毁坏,县城周围的老东坡、三关坡、广林坡、勐淋坡、矿洞坡、黑山门、文笔坡、西山坡、白露坡、篱笆坡、黄土坡等4000亩森林,树木绝大部分被炸毁;勐糯、平达、象达等乡镇多亩森林,树木也大部分被炸毁。这些都使水土大量流失,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各种自然灾害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