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轰炸后果
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日军对华轰炸这一战争暴行最直接、最集中的体现和反映。对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考证,有助于更翔实地揭示日军战略轰炸的本质,更深入地认识日军轰炸的无差别性和非人道性。 (39) 日军的无差别战略轰炸,使数以万计的滇西平民死于非命,大量财产化为灰烬。从《云南防空实录》统计的数据来看,抗战期间云南遭受日机进袭次数、进袭机数、投弹、损毁房屋较多者,除昆明、蒙自外就是滇西地区(以保山、龙陵、祥云为主),而被炸死亡人数以保山居首。
表5.6 抗战期间日机袭滇伤亡损失总计
续表
资料来源:云南省档案馆编:《日本侵华罪行实录云南部分》,第417页。
(一) 民众伤亡情况
1942年5月4—5日,保山城被日机轰炸,伤亡惨重。据云南省主席龙云对国民政府报告所载,“此次保山两度被炸,死伤人民,前报在二千以上,至今查明,则在三千以上,毁坏房舍,达千余栋,其损失之巨,为抗战五年来所未有”。报告中“三千以上”是指由官方派人掩埋的3200多名被炸死民众,而“无主尸首掩埋者共6000余人” (40) 。保山遭轰炸之前,全县有6万余户,36万人口。自5月4日迭遭惨炸,后又霍乱流行,保山人口死亡众多。经调查,保山户数减少至4.01万户,人口数降至27.09万丁口,减少甚巨。 (41)
板桥镇在滇西抗日战争时约有2万人。根据72岁以上老人们的回忆,1942年5月4日,保山受到日本侵略军的狂轰滥炸,板桥镇也受到局部轰炸(如北汉庄、东村、世科等地被投炸弹),多数人家躲进山里逃难,每个院子仅留守1人。又因为当时在外地做生意、赶马、做工的较多,且事隔近60年,全面了解死亡情况已不可能。 (42)
汉庄乡紧靠保山县城南面,“五·四大轰炸”发生时,汉庄也深受其害。据初步统计,日机轰炸期间,汉庄乡居民被炸死58人,炸伤9人。
表5.7 侵华日军滇西轰炸汉庄镇受害死亡人员统计表
单位:人
资料来源:中共汉庄镇委员会、汉庄镇人民政府编:《汉庄镇志》,香港: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69页。
除了城市居民,在滇西死于日机轰炸的还有工作在交通线上的大量民工。云南驿机场位于祥云云南驿东1公里处。随着日军侵华战争的升级,来华助战抗日的美军空军进驻云南驿机场,他们配合滇西抗日军队,抗击日军向保山等地进犯。在机场使用期间,平时请民工保养机场,战时组织民工抢险队。 (43) 日军发现云南驿机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军事作用后,经常出动大批飞机对抢修机场的民工和助战的美军空军的军事装备狂轰滥炸。以1943年4月26日日军轰炸云南驿机场为例,当时机场员工、包商、工人及民工等在机场工作者,为数颇众,因日机是突然袭击,除大部分员工及民工等迅速躲于防空设备安全脱险外,一部分员工及民工避之不及,惨遭伤亡。事后统计各县民工死亡共308名,伤324名。 (44)
表5.8 日机轰炸云南驿机场人员伤亡情况(1940—1944年)
续表
资料来源:茶山青:《日军侵华空袭云南驿机场》,《祥云文史资料》第1辑,祥云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91年编印,第117—146页。
(二) 居民财产损失
居民财产损失最为严重的表现是房屋被炸毁、烧毁或炸塌。1941年1月3日,日军轰炸保山造成“房屋全毁者273间,半毁者102间,震坏一部分者522间” (45) 。后政府调查,保山城区1942年5月4—5日全城被炸户数769户(包括板桥东村8户),共炸毁损坏房屋2626间,其中,全毁者2091间,半毁者303间,震坏者432间,若加上未统计在内的520余间门窗、板壁和瓦片,毁损房屋共3346间。 (46) 日机在潞西地区共炸毁房屋约1724所,以致人民十室九空,贫苦不堪言状。 (47)
除房屋外,居民财产损失还包括生产工具、生活器具、生活用品、粮食、服饰等项目。从保山县汶上镇受日机轰炸损失的上报数据可见其受损之严重。由于日机的轰炸,大部分居民疲于奔命,难以准确将财产损失情况报送辖区政府。因此,实际损失往往大于官方统计的结果。
在日机的轰炸中,保山全城除东北角外,被炸区域90多处,所有繁华街道、机关、学校、文化设施等无一幸免。保岫公园内的中山礼堂、图书馆、阅报室均被炸毁,嵌于壁间和展列于入口处的历代石碑无一完整。太保山麓的元代建筑法明寺,只留下一堆废墟和七八个弹坑,吴家牌坊中弹后毁坏。1943年,日军飞机炸毁芒市1座奘相(菩提寺)庙宇。1944年,日机轰炸芒市奘户幸奘场(佛阁)、藏经阁、泼水亭,使其严重损毁。
(三) 社会财产损失
社会财产损失主要涉及公共事业、教育等领域。日军的轰炸对滇西文化教育事业亦造成极大破坏。轰炸之前,保山是滇西的文化教育中心,从小学到中学、师范等各类学校门类齐全。日机空袭几乎炸毁了所有的学校,大批师生死亡。以保山师范学校为例,日机轰炸致前校长段宝珖殉职,学生死亡数十人,校舍、教具、图书、仪器悉付劫灰,损失异常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