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云南省经济情势的调查

一、 日本对云南省经济情势的调查

国土狭小、资源贫乏是日本地缘政治中最显著的特征,而东南亚地区地广人稀、资源丰富,与日本形成鲜明对比。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日本一直希望将东南亚变成自己的原料供给地和商品市场,同时把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的云南省纳入自己的东南亚战略中。早在1911年出版的《云南事情》的《云南省视察报告》一文中,日本外务省通商局便对云南省的经济价值、物资供给力、面积地势、制造业和工业现状、采矿现状、出口贸易、物资购买力,以及云南省人口、城市和交通等情况都做了详细调查。 (2)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日本参谋本部继而对云南省的农业、工业、林业、矿业、海外贸易、国内贸易等情况也进行了调查,于1916年出版了《云南事情》,其中附有云南省各地面积表、秋季作物耕地面积表、矿业和农牧产品表等。 (3)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台湾在日本地缘战略中所处的特殊地位,以及台湾与东南亚之间的地缘关系,台湾总督府开始了对东南亚资源的大规模调查活动。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殖产局于1918年任命冈新六 (4) 、辻胜治郎 (5) 、大村信夫 (6) 等人对云南地方矿产物、农事等方面进行调查,后于1921—1926年委托藤村俊房 (7) 、乡间正平 (8) 、粕谷廉二 (9) 、小谷淡云 (10) 、中野勇吉 (11) 等人进行云南地方调查工作,并支付经费。在最终形成的系列调查报告中,台湾总督府总督官房调查课的书面材料设有“云南专辑”,分别为第88辑《云南省事情其1》、第89辑《云南省事情其2》和第90辑《云南省事情其3》。其中,《云南省事情其1》包含云南省行政区划、地势面积、人口、商业及市场等内容,尤其分析了云南省城、河口、蒙自、思茅、腾越、下关和昭通等城市的经济情势;《云南省事情其2》则对云南经济进行了详细分析,细致到工业(织布业、电灯业、水道业、制革业、烟草制造业、印刷业、制纸业、陶器业等)、矿业、农业(包含畜牧业、渔猎业等)、金融业、交通通信业等行业。 (12)

20世纪30年代中期,“南进”被纳入日本国策后,为了准备军事“南进”,日本法西斯更加觊觎东南亚的热带资源,渴望从中取得日本急需的战争物资。在进入“国策‘南进’期”后,总督府资源调查的重点又转向对战略资源的调查,为日本军事“南进”东南亚做准备。 (13) 东京商工会议所调査部对云南省最新的经济形势、农产品、矿业、工业、商业贸易、货币金融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14)

经过长期处心积虑的云南省情调查,日本对云南省西部城镇尤其是腾冲的经济资源和发展了如指掌。腾冲自古就是我国西南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作为西南丝绸之路通往南亚和东南亚的重要节点,腾冲在云南沿边贸易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它不仅为来往不绝的各路马帮提供中转休憩之所,促进了云南各地人、财、物的流通,还带动了本地工商业、加工业对外市场的发展。在近代资本主义列强环伺,尤其是英法两国觊觎已久的情势下,腾冲得时代机遇之先,成为滇西与外部世界联结的窗口,逐渐发展成云南近代工商业较为繁华的地区之一。缅甸的珠宝、玉器、棉花等多由腾冲进口,转运国内各地;内地所产丝、茶、绸缎及腾冲的土特产棕、麻、纸、毛毡等,也由腾冲出口,运销印度、缅甸及东南亚各国。滇缅贸易路线在当时有百条以上,基本都从永昌(今保山)、腾越出境。 (15) 由于腾冲在商贸和涉外方面的地位日益重要,为便利经济往来和加强控制,英国方面在1899年决定于腾冲设置领事馆,并在3年后即1902年设立腾冲海关。民国时期,腾冲为云南省3个对外贸易口岸之一,对外贸易货值始终占全省总值的10%以上,1919年更达23%之多。1931—1939年是腾冲商业的鼎盛时期,1939年腾冲有私营商业1239户,出现“雄商大贾多,著名商号多,经营进出口多”的繁荣局面。1931—1940年腾越海关进出口总值年平均为5268983海关两,进口商品有160多种,以棉花、棉纱、棉布、煤油、珠宝和玉石为主,来自5个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商品80多种,以黄丝、石磺为主,占出口额的80%以上,其次是本地的土特产品。 (16) 日本占领滇西后,主要在腾冲一带实施经济统治的各项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