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们的各种教育观点和信念的统一
在担任五年级教学工作的前一年,我就根据学科的教学特点开始准备大幅度改变教学上的做法。除我之外,到这个年级任教的还有8位教师。这就要求班主任倍加操心,他首先要注意教师中各种教育观点和教育信念的统一。
我教本族语、俄语和历史3门课。我认为这样做体现了一条极其重要的教学和教育统一的原则:班主任(教导员)应尽可能担任从学生开始学习到毕业一直开设的课程。
作为班主任和校长,我认为自己的使命是使教师们在教育和教养的一些最重大的问题上具有统一的观点和信念。观点的统一能使每个教师的个人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任何一位教师都不可能全面地(尔后是抽象地)体现出一切优点。每个人身上都有某一方面的优点,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活力,都能在精神生活的某个方面比别人更鲜明、更充分地表现自己。每个教师正是在发挥个人擅长这个方面对教育少年这一复杂过程作出自己的贡献。但同时,每个教师都应当是统一整体的一分子,这个统一的整体就是智力素养、道德素养、美育素养、体育素养、心理素养和情感素养的源泉。
我们的教育观点和教育信念是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包括下面几方面的内容。
1.每个教师不仅是个教学工作者,而且是个教育工作者。由于教师和少年集体在精神上是一致的,因此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表现为一种多方面关系的形式。有智力方面,道德方面,美育方面和社会政治方面的共同志趣把我们每个教师同少年联系在一起。课堂教学是点燃少年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火炬的第一朵火花。
2.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对每个具体的学生施加个人的影响,用某种方法去引起少年的兴趣,使他专心致志并受到鼓舞,激发起他特有的个性。我们每个人都不应当是教育智慧的抽象体现者,而是帮助少年去认识世界、同时认识少年自己的活生生的人。少年把我们看做什么样的人,这一点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对于少年来说,我们应当是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的榜样,只有具备这一条件我们才能在道德上有权教育少年。世界上惟一能吸引少年,使他们感到钦佩,有力地启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是那些智慧过人、智力丰富而又慷慨大度的人。在我们的学生身上具备未来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哲学家和历史学家,生物学家和工程师的素质,具备创造性地在田间和车床边劳动的能工巧匠的素质。只有当每个少年从教育者那儿得到“活水”,他们的才干才能发挥出来。没有“活水”素质就枯竭、衰退。智慧培养出智慧,良心培养出良心,有效地为祖国服务培养出对祖国的忠诚。
我们的学生把自己的命运托付给教师,我对这些教师已经有了多年的了解。这是一些聪明、诚实的人,他们热爱孩子,热爱科学、热爱书本。渴望获得知识和认识事物——这股强大的力量使我们大家亲密无间,把我们联结成一个集体。我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个学生,每个人在智力生活方面都有某种爱好:奥·皮西缅娜娅精通法文和德文,自学了英文和拉丁文;玛·雷萨克有一个设想,认为必须从五年级起开设代数课,他自己编出了算术习题集;阿·菲力波夫制定了五年级的物理导论课的大纲,并且深信,这门课的开设将为孩子们的智能教育创造有利的条件,他同时制定了物理课外作业的大纲;奥·斯捷潘诺娃研究了土壤中的生化过程,进行了有趣的实验;在她教过的每个年级里都有两三名学生立志献身于农业劳动;玛·司罗瓦塔柯研究了家乡自然财富,绘制了几幅地志地图;阿·伏罗希洛努力要在实践中证实自己的信念:一个人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头上,劳动不仅能培养实践的熟巧和习惯,而且能培养好学不倦地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智慧;格·扎伊策夫一直在考虑,怎样把图画课和思维修养的培养统一起来;斯·叶弗烈缅科认为在自己的课上主要是培养音乐修养,他制定了欣赏音乐作品的大纲。
3.我们认为,完备的智育只有在集体和个人丰富的智力生活环境中才可能进行。我们认为,一个人在少年期的智育中出现的飞跃和本质上崭新的阶段,不仅反映在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明显的过渡(过渡这个概念是假定的,因为小孩子有抽象思维的因素,而少年还保持着形象思维的因素),而且表现在少年智力生活中的自我肯定:在正确的教育下,他感到要把自己的智力财富贡献给别人的这种精神上的需要,同时从别人那儿获得智力财富。课堂教学,课上获得的基础科学知识,教学过程中智能劳动素养的培养——所有这一切在智能教育中具有很大的意义,但是所有这一切都不过是涉及面很广的智力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集体中应当经常跳动着好钻研的思想脉搏,跳动着渴望科学知识,渴望解决有趣的、引人入胜的课题及书本知识的脉搏。
教师又是集体智力生活的源泉、引路人和第一个动因。智力生活能不能存在,这件事本身就取决于教师的知识、思想、志趣的丰富程度和博学多才。对于童年期的孩子来说,教师是事物和现象的世界的开拓者,而对于少年期的孩子来说,教师是思想世界的开拓者。而青年精神意向的纯洁、高尚和无私,在自我肯定期所表现的刻苦钻研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和学生之间亲密无间和富有人情的关系都取决于集体的智力生活的丰富程度。要防止少年期和青年期出现内心空虚这种巨大不幸,这种不幸还表现在糊里糊涂地消磨时光,对长辈的漠不关心,甚至沦为罪犯。防止这种不幸的办法首先要使一个人在少年时代就体会到智力生活的丰富多彩,美不胜收,十分完善。知识会使人的心灵变得高尚,不仅因为知识所反映的是真理(苏联学校中道德教育是以真理为依据的),而且事实上在我们社会里知识能提高一个人的价值。
4.我们相信,世界上每一个神经正常的人都能分享智力的财富,都能分享生气勃勃的智力生活所提供的幸福。在课堂上,不管采用怎样完善的教学方法,都不能保证十全十美的教育。对于课堂上各门学科基础知识学起来也非常困难的人,就更不能把他的智力生活只局限于基础知识。一个人只有当他知道了比要求他知道的东西多得多的时候,他才感到获得知识的快乐。要防止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学习掉队,对知识、科学、书本、学校都表现冷漠),不能是无止境地督促和挽救成绩不佳的学生,而是要把他们中间的每一个人引导到丰富的集体智力生活中来。某些少年由于生活中遭受到无数的挫折和不正常的情况,使他产生痛苦的想法,只看到一个方面:我什么都不会,我在学习上毫无希望,别人能够学会的东西我学不会。如果一个人在自我肯定的年代面对的是这样一种严酷的现实,就会酿成悲剧。他就会失去做一个好人的信念,感觉不到集体对自己的良好影响。因为有了这种想法以后就没有真正的集体了。他变得孤僻、多疑、恶毒。要是还有人常常指责他是懒汉、二流子的话,他就会变得冷酷无情,并且真的成了懒汉、二流子,他堕落沉沦了。书本对他来说是苦难,而不是快乐的源泉。
少年的内心空虚,这是很大的不幸。
5.我们确认,少年期的智能教育和教学完全不同于童年期。我们不仅向少年展示了自然和社会以及它们的发展规律,而且指出了少年本身的情况。这里指的不仅是少年的心理修养,而且包括所有课堂教学的智力劳动的性质和目的性。少年在认识世界的同时认识了自己本人。少年在认识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同时,应当确立这样的信念,他的进步不仅是因为知道了某一点新的东西,而且是因为真的变聪明了些。少年在学习任何东西时都应当看到思想上的斗争,并且在这场斗争中应当始终有坚定的立场和个人的见解。
我记得开学前夕同五年级教师们的一次谈话。我们设想了我们学生的未来。我们教师中未必有人能活到2000年,而学生们将在创造力旺盛时期迎来21世纪。他们将是世界的主人——工程师、农艺学家、医师、教师、建设者。但是,他们每个人首先都应当成为一个热爱自己祖国的爱国主义者和真正的人,一个头脑清醒、品德高尚、心地刚强、心灵手巧的人。在他们前面横着数十年创造性劳动的漫长道路。在这期间科学将会有很大的发展。如果把我们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时的知识水平作为一个单位,那么,在劳动生活的漫长过程中他们每个人都要给自己的精神财富再增加五六个单位,否则他们就会落后于生活,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生活越来越要求人们不断更新知识。没有对知识的渴望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精神生活,也就是不可能有劳动的生活、创造性的生活。因此,我们必须培养进行自我教育的自觉要求。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像布置多少家庭作业这类事不可能每天都在一起商量。我们主要是根据合理的工作定额,同时总是记住充实集体的智力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将在少年身上寻找发挥他们的擅长和才干的素质。我们将在吸引少年的智慧和心灵方面开展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