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和美
大自然的美在培养崇高精神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大自然会在少年的心灵中培养起对事物、现象和人们心灵活动的各种细致的表现和差别的感觉和感知能力。
大自然是善的源泉,只有当年轻的心灵由于人类最高度的美——善良、正义、人道、同情心、疾恶如仇——而变得高尚的时候,大自然的美才会对人的精神境界产生影响。多年的经验证明,凡是对善良缺乏敏感,没有想使自己变得更好的真诚愿望的儿童和少年,会成为冷酷无情、毫无心肝的对有生命的东西“开膛剖肚的人”,成为肆意破坏大自然的人。对人的尊严感反应迟钝,会导致一个人看不见大自然的美。大自然的美作为进行情感教育、美感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一种手段,只有在对个性产生精神影响的一切手段都和谐一致的情况下才起作用。大自然的美对少年说来首先是一种美感素养的教育。大自然的美能培养起细致入微的感情,促使人们感觉人的美。我认为我的教育任务在于:使学生在童年时期在认识大自然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情感——美感财富,到少年时期作为人最深刻的一种需求进入少年的精神生活;使他们能比童年时期更深刻地认识大自然的美,这能帮助少年认识自己身上美的和崇高的东西,有助于确立人的自尊感。在认识大自然绚丽多彩的美的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到充分乐观愉快的精神力量,渴望去认识日新月异的美感财富源泉。
人在少年时期会比自己道德发展、智力发展、情感发展和美感发展的任何一个时期,要求更细致、更深刻并在情感和美感方面更明确地感知周围世界。逻辑地认识科学真理和科学的规律性,要求在感情上使自己的思想变得更为高尚。这种从感情上使思想高尚的源泉之一,是大自然的美,因为对于少年来说,思想的源泉、认识和发现真理的源泉也就是自然界。在少年时期,对世界美的性质的感知是与深入的逻辑认识、对事物和现象本质的洞察融合在一起的。逻辑认识越深刻越细腻,与逻辑认识相联系的智力感情越是明显,那么大自然的美的性质对少年精神世界的影响也就越大。逻辑认识和美感认识的统一,智力情感和审美情感的一致,是少年集中注意力去观察人们、看清人的面貌并感觉人的精神世界的源泉。
在少年面前展现的是这样一些科学真理,诸如物质永恒、宇宙无穷、能量转化、生物和非生物的统一。洞察这些真理的本质,对于少年来说是一种卓越而又异常突然的新发现,他们对这一大堆知识和印象不仅需要深刻地理解,还需要深刻地感受。如果没有这一点,逻辑认识的过程就丧失了灵魂——对理智威力的惊奇感;而惊奇感则是产生求知欲的源泉。需要少年去感受和感觉这些真理,是为了使他们不至于被这些真理巨大的容量惊得发呆,不至于因此而张皇失措。
感受这些最重要的世界观真理的介质和背景是大自然的美。当各种真理和规律的逻辑性为少年们所认识的时候,我就带领他们到树林、花园、池塘边和田野上去,到普希金所说的“冷漠的大自然闪耀着永恒的美”的地方去。在认识过程中少年们产生了激动人心的思想,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从情感审美观点来观察世界的能力更敏锐了。我有意识地把物质永恒和物质不灭的思想放在大自然从冬眠状态开始苏醒的时候向少年们灌输。这个伟大的思想使我们感到异常激动和惊奇,我们怀着这样的心情向草地走去。少年们以崭新的眼光看到了春天的大自然。在少年们的智力和情感境界里,生活中的美与关于物质永恒和物质不灭的思想结合在一起了。我发现,在这种情况下普通的、熟悉的事物对孩子们产生了新的、出乎意料的印象。
我一直记得,托利亚、丹卡、柯利亚是怎样睁大了惊奇的双眼观看那夕阳照耀下的柳树的。红柳树丛披上了初春艳丽的色彩,色彩在阳光下变幻闪耀。丹卡说:“我们周围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我在这句话里感觉到一种新的、与童年时期完全不同的东西——对美的赞叹。这是思想上出现了一种新的情感——美感色彩。
在生命苏醒时期(初春),在万物生长、生命过程的极盛时期(盛夏)和停滞时期(秋天),少年们到大自然去进行观察,这已经成为他们的美感需要。关于生命是丰富多样的思想加深了美的感知。孩子们用崭新的眼光看到了披上秋装的树林,看到了秋天的阳光闪耀出新的色彩。他们第一次感觉和感受到光秃秃的树林具有独特的美,发现了生命变化的几十种细致的表现。少年们仿佛透过关于物质永恒和物质不灭的思想、关于生命是丰富多样的思想,在寒冷的、结了冰的(这是一些对秋天的色调变化感到惊奇的女孩子用的词)池塘里,在覆盖着白霜的田野里,在枯萎的柳树和杨树中看到了生命。即使是在生命似乎完全停滞的冬季,与大自然进行美感交往的需要,也会把孩子们召唤到树林、草地、田野去。就是在天寒地冻的1月份,少年们也会感到并觉察到树林里的生命。
为了让孩子们确立宇宙是无穷无尽的这一观念,我有意识地让他们在晴朗的秋天去观察灿烂的星空,因为在八九月份我们这个行星在自己的轨道上会碰到大量的陨石,所以在这段时期里夜空被“流星”照亮。关于宇宙是无穷无尽的这一观念最能震撼人们的思想。在9月底天空布满星星的黑夜里,我们坐在芳香的干草上,孩子们望着深邃的苍穹,努力去设想宇宙的无穷无尽。孩子们怀着更为细腻的感情去观察朝霞、晚霞的美丽色彩和浅蓝色的苍穹。在阴沉沉的秋日,天空被灰色的乌云重重地遮盖住了。孩子们欣喜而又全神贯注地望着天空,希望看到某处能露出一小块蔚蓝色的天空。
现在,孩子们以一种新的心情来感觉太阳的美。如果说他们在童年时期把太阳看做童话里的有生命的物体(当时认为太阳藏到地平线下面之后就走进它那奇异的花园里去躺下睡觉了,而幻想中的“铁匠巨人”却在准备明天的工作),那么现在所看到的太阳的美丽就完全是另一副模样了。出现在孩子们的惊奇而又富有求知欲的眼光面前的太阳,是一个正在进行各种神秘活动的威力强大的世界,这个世界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的源泉。这个发现把关于周围世界的各种新想法渲染得富有鲜明的美感了。孩子们注视着晚霞和朝霞的变幻、绚丽的彩虹、苍穹柔和的色彩在平静似镜的池塘水面上的倒影。美激励了智力的发展,使求知欲更旺盛了。在静悄悄的夏天的傍晚,当我们在欣赏晚霞和倾听大自然演奏音乐的时候,孩子们提出了多少个复杂而意外的问题啊!
在童年时期,自然界首先是以鲜明动人的童话形式反映到意识里的:幻想的翅膀把儿童的好奇心带向遥远的世界。当儿童们看见雪莲娇嫩的花朵从去年寒冷的落叶下破土而出的时候,花朵的诞生这样一个令人惊奇而雄伟的自然现象,以美好的童话形式反映进了他们的意识:太阳公公融化了树上的积雪,一滴热的水珠掉到了地上,融化了冰铠甲,温暖了土地,于是在水珠掉落的地方就长出了一朵花,花儿看到了太阳和晴朗的天空,它惊奇地看了一下周围说:“多么美妙的世界啊!”
童年期的情况就是这样。而现在,童话时代虽然尚未过去,但是幻想的翅膀却把少年的好奇心带到了另一个世界:创造出关于美和丑、善和恶的童话。孩子们想像那些遥远的星球、宇宙飞行、人类尚未认识的生命的新形式和能思维的生物。而认识大自然、认识大自然的美,现在已不是通过童话,而是通过思维的智慧来进行了。下面就是柳达的一篇作文。
朝霞
我喜欢迎接日出。离日出还有很长时间,太阳就预告自己的苏醒。它用自己四射的光芒给黑夜的苍穹涂上了色彩,使星星黯淡无光。天空的色彩在变幻,在颤动。在天地的连接处仿佛出现了一条黑沉沉的深红色的带子,过了一会儿变成橙红色,以后又变成了玫瑰色,浅蓝色,淡紫色,蓝色。是在哪儿,在太阳深处的哪个地方形成了这样动人的美?那儿在发生什么变化?地球上的生命之火是怎样点燃起来的?太阳是否会永远照耀下去?如果太阳一旦熄灭了,地球将会遭到怎样的厄运呢?
太阳从树林后面冉冉升起。彩色的光带熄灭了,天空像雨后的花朵一样呈现出玫瑰色。太阳的光芒已经给树冠披上金装,然而还看不见太阳。瞧,地平线上露出了一点星火,它在扩大,很快就成了熊熊燃烧的火堆。东面的天空在燃烧,火光在青草的露水珠中间闪烁。万物苏醒过来了,万物都在欢迎太阳。雄伟的百年老橡树是太阳创造的。它得到了雨水的浇灌和春风的沐浴。而雨水也是太阳创造的。那风,那娇嫩的草茎,还有那煤、那温热的牛奶——这一切都是太阳创造的。
在这方面,最重要的是求知欲。少年越是深刻地感受到美,他思想上的起飞就越加有力,他也就越是希望通过想像的眼光看到更多的东西。
少年时期多方面的精神生活,要求大自然不再成为培养智力兴趣的某种附属品和设置的环境,而是成为生命的媒介。必须让少年去经常接触大自然,让他们在大自然中生活。特别重要的是使他们的智力活动、劳动、接触大自然这三者达到有机的统一。少年时期的美感认识和了解大自然,要比童年时期复杂得多。如果说儿童只是单纯地欣赏周围环境的美,那么,作为一个少年就不可能不假思索地赞赏美,不去探根究底地弄清美的源泉。我认为,教育的任务在于让少年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使他们的智力不断得到发展。为了使少年具有完全合乎要求的精神生活,必须创造性地去接触大自然。务必使少年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某种东西。当然不仅仅局限于这一点。大自然应当成为投放精神力量的场所。每年夏季,我们总要有若干天从早到晚生活在“阳光下的密林”中,这是一个奇妙的角落,在那儿,形象地说,年轻的心灵每一次接触到美,都会激起一种希望知道、认识和思考的愿望。少年在与大自然的经常接触中,要求有越来越多的新发现。我努力让自己的学生与大自然进行这样的接触,以便使他们在发现生命的神秘源泉的过程中,对美更加敏感并激发起他们为智慧、科学和思想而自豪的感情。
在美育和情感教育中,不容许采取训人的做法,也不能人为地使人对美表示感动。只有当教师自己真诚地爱上了大自然的美,才能点燃起少年心灵中美感的火花。但是,只有当学生单独一个人也能欣赏美的时候,接触大自然才可能使他领略到全部美感。我努力使每个男孩子和每个女孩子在大自然中都有自己个人的精神生活领域。为了促使少年们喜爱和大自然接触,必须作出巨大的努力。每个少年都在自己家里布置了“美的一角”。我让孩子们在这个“美的一角”里读书、思考。终于逐渐使每个少年都在大自然里找到某种自己所喜爱的东西:加利娅喜爱井边的那棵枝叶茂密的柳树;萨什科爱上长满野葡萄藤的亭子;季娜爱上了樱桃树林中的一小块空地;柳达喜爱梨树林阴下拥有两箱蜜蜂的养蜂场;而柳芭和莉达则爱上了葡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