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音乐与抒情诗歌作品紧密相连,它仿佛是人的精神发展的下一个阶段。音乐把人的道德素养、情感素养和美感素养联结在一起。
音乐是感情的语言。旋律能传达言语难以表达的最细腻的各种感受。音乐从词穷的时候响起。如果教师要深入年轻心灵的各个隐秘角落而仅限于语言这一种手段,如果他使用语言之后不再进一步作更细致更深入的工作——使用音乐,那么教育就不可能是完备的。
音乐和歌咏在学校里不仅是一门课程,也是一种有力的教育手段,它应该在情感和美感上美化人的整个精神生活。不会理解和感受音乐,没有把听音乐和从中享受乐趣作为高度的精神需求,就不可能认识感情世界。没有音乐,就难以使一个正在进入世界的人相信人是美好的,而从本质上来说,这个信念是情感素养、美感素养和道德素养的基础。
我认为,务必使这种感情的语言能够为年轻的心灵所接受,教会他们掌握这种语言、听懂这种语言并利用它作为自我表现的一种手段,这是一项重大的教育任务。如果说音乐是一本用感情的语言写成的书,那么这门课程的识字课本的第一页就是听大自然演奏的音乐,认识我们周围所产生的声音的美。我的学生们在童年时期就喜欢听鲜花盛开的花园和庄稼茂盛的荞麦田演奏的音乐,听春天的草地的音乐和秋雨的音乐。他们能感觉并体验到周围世界的美,这一点使他们的心灵变得高尚。但是,大自然的音乐不管多么美妙,严格说来,这还不是音乐。这只是字母,只有学会了这些字母,人方能开始阅读这本用感情的语言写成的书。从音乐素养上来说,用芦笛演奏的最简单的旋律,也要比夜莺或百灵鸟最优美的歌声强一千倍。我的学生从童年期起就已经逐步从听大自然的音乐转到音乐创作:演奏芦笛。到了少年时期,只有某些少年才喜爱吹这种乐器。有的人已经对自己的这种喜爱感到害羞了。这一点并不使我惊奇。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
学年开始以前我们审查了大纲并且规定,少年们在课上将听哪些音乐作品,在课外将听哪些音乐作品。这并不是什么“超学时的”教育手段。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既在于它是认识感情语言的手段,又在于听音乐已成为一种精神需求。
在少年时期仍然与童年时期一样,孩子们在“童话室”和“理想角”里听音乐作品。然而现在,环境具有很大的意义:最好在选择秋天的傍晚或者户外滴水成冰的严冬组织他们来认识感情的语言,在这样的日子和时刻,人们最能体会感情的语言,其原因大概在于,这时候整个大自然都静下来了,鸟儿的多声部大合唱和树叶的响声止息了,色彩的变化少了,因而人对内心精神世界的敏感程度增强了。每一次音乐晚会照例总是听一部或几部作品。
在认识感情的语言方面最困难的一点是讨论音乐,因为言语永远也不能够彻底解释清楚音乐的全部奥秘,但是不使用言语就无法接近这个表现感情的最细腻的领域。我竭力使言语,即对音乐的解释成为独特的情感刺激因素,这种刺激因素会唤起人们对音乐这个心灵的直接语言(阿·谢洛夫的用语)22的敏感。言语应当用来调正敏感的心弦,以便认识这种感情的语言。我准备了一些能表现周围世界某种明显特征的话,而这个特征又是能反映到我们的情感记忆中去的。对音乐的解释必须具有诗情画意,使用的言语应当更接近于音乐。我努力在学生的情感记忆中找到对音乐的解释:我借助言语创造一个回忆往事的情景,这些从情感记忆深处获得的感觉和言语能调好感受音乐的心弦。
作为感情语言来阅读的第一篇材料,也是形象最鲜明的材料,这就是民歌。许多个秋天和冬天的漫长的晚间,我们欣赏了乌克兰民歌。果戈里是这样描写我们乌克兰人的:“那个歌唱得最多的民族。”23优美的乌克兰歌曲《巍巍屹立的高山》包含了最丰富的感情,孩子们对这支歌百听不厌。这首歌的含义和精神使少年们倾倒,激励他们从哲学上来认识世界。这首歌的丰富内容就在于它的深刻的潜台词,只有音乐才能用潜台词的细腻情感去影响人的心灵和意识。世界是美好的,永恒的大自然是美好的,但是除了欢乐之外,也存在着忧伤……长在池塘边的垂柳也会发愁:树叶会脱落,水会把树叶带走……以后春天会重新回到柳树身边,可是人的青春却是一去不复返的。但是,人也是美好的,因为人的美犹如光焰夺目的流星一样,光华四射。怎样使少年们具备情感上的动力来认识由感情的语言——音乐所表达的歌曲中的细腻的潜台词呢?我对少年们说:“你们回忆一下初秋的那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那天我们沿着河边游览,发现了一块风景秀丽的地方:静悄悄的河湾水平如镜,河边长着两棵柳树,一棵柳树老态龙钟、满身窟窿、气息奄奄,而另一棵柳树则体态匀称、青春焕发正在欢唱(像柳达当时说的那样)。我们体验到复杂的感情——忧伤和欢乐。树木和花朵不会永生,而生命是永恒的。永生的花冠是人。《巍巍屹立的高山》这首歌所表达的正是我们当时所体验到的感情,不过这首歌表达得更细腻更深刻。”
情感记忆的闸门被打开了,眼睛在发亮,心儿在颤抖。歌曲在年轻的心灵中唤起了更深刻地认识感情世界的愿望。平稳、宽广(这是某个女孩子的用语)、短音阶的旋律仿佛托住了那强壮有力的翅膀;人在大地的上空飞翔,看到了奇妙的美景;对美的感受使人们产生了关于永恒和短暂的哲学思想。我面临的是对音乐的富有情感、美感和哲学思想的细腻的潜台词进行认识和理解的神秘过程。歌曲用它那特殊的、只有心灵才能理解的语言对每个少年说:“人是美好的,珍惜大写的人这个崇高的称号吧!你的周围是一个美的世界,这种美是永恒的,而这种永恒和美的基础是你——大写的人。”
冬天静悄悄的夜晚,我们欣赏了阿·康·里雅多夫[7]根据俄罗斯民歌摇篮曲的旋律创作的《摇篮曲》和作曲家科米塔斯[8]记录并整理的亚美尼亚民歌《山鹑》。少年们在阿·康·里雅多夫的《摇篮曲》中听到的不仅是摇篮轻轻的、有节奏的摇动,还有婴儿低微的、平静的呼吸声和母亲的手温柔地、小心地、爱抚地轻拍婴儿身体的声音。没有任何言语能像这首歌曲的旋律那样把一个母亲的感情如此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母亲的感情是何等的深沉,它们使少年们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借助于音乐,孩子们也认识了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深切、细腻和真诚的态度。当《摇篮曲》轻轻地接近尾声时,我在自己学生的眼中看到了人世间最纯洁的感情——柔情。
音乐“奇妙地触动心灵深处”(高尔基),展示了人们身上最宝贵的东西——对人们的爱、决心去创造美和确立美的基础。我要努力用音乐去唤起的是这样一些感情:温存、柔情、亲切、诚恳。音乐在年轻的心灵中唤起亲切的温存和细腻的柔情,因为音乐能揭示细腻的大自然的美、爱情的美、赞叹的美、惊奇的美、爱慕女人的美。每当音乐的旋律中表现出这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有魔力的和神奇迷人的美的时候,我感到,我的孩子们的心灵毫不掩饰地敞开了,于是他们的心灵对言语、眼神、召唤、请求这些表示显得更为敏感,而这些表示反映人们最细腻的接触中的互相关心和互相体贴的关系。
赞美大自然的壮丽景象的音乐,具有很大的魔力。当我的学生们欣赏科米塔斯的《山鹑》或者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的最后一个乐章的片断时,孩子们的心灵变得愉快乐观,这种对大自然的赞美感染了他们。而这正是产生人类的温存、柔情和诚恳的最重要源泉。
我努力使年轻的心灵能理解人类感情中最细腻的表现——爱情。在少年们精神生活的这一领域内,音乐的教育影响是巨大的。女人的美使热恋的心为之赞叹和神往,音乐能体现这颗热恋中的心灵的召唤,培养未来的妻子和丈夫、未来的母亲和父亲具有浪漫主义的、纯洁的、高尚的柔情。我把理解歌颂爱情的音乐作品这一心灵的直接语言称为培养未来的丈夫和妻子的情感—美感教育。我在让他们听有关爱情的音乐作品之前,久久地思考着,我该说些什么,以便帮助他们理解人类相互关系这一神秘领域里的这种感情的语言。我关心的是,要让表现爱情的音乐能向年轻的心灵表达那种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感情。我要向少年的老师们建议:少举行一些关于爱情问题的座谈会、讲演会、辩论会和问答晚会;让少年们寂静无声地屏息静听表现爱情的音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