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源泉”
我们把一个小房间称为“知识的源泉”。在这里向你揭开多种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其中最主要的是手的智能活动,主动性和创造性。这里是少年之家。我们要让所有的少年,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少年都来通过这“知识的源泉”。我们每个教师都是少年之家的指导人。我们经常要想出一点什么新花样来使少年的手和思维合在一起使劲。
在这“少年之家”展出了说明各种现象的许多模型,五年级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对这些现象已经思考了很久。那是现在使用的谷物清洗机的模型。从机器上取走了几个部件,把它们放在旁边,机器就不能运转了。为什么机器不动了?每个部件起什么作用?如果用另一个构造不同的部件去代替其中的一个部件就可以清洗另一种谷物。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给畜牧场供水装置的模型。要开动这架机器就必须懂得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而要弄懂它,就要动脑筋。
物理教师展出了有特别奥妙的机械模型:这里面有些部件制造不准确,因而模型不能正确地运转或者完全开动不起来。上面写了一句话:“为什么这个模型运转不对?”促使你去探索,研究。这就打开了抽象思维的源泉:从本质上讲,一切引起注意的东西都要求分析其相互关系。
化学方面要求少年用心观察某些物质的特性,想一想,为什么它们在各种条件下会起变化(在化合过程中,在温度变化的条件下)。所有这一切也属于研究其相互关系。
在这里展示的许多事物和现象少年都还没有学到,对此我们并不担心。我们正是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自己去寻求使之激动的问题的答案。让少年在完成课上必修的智能活动的同时去完成课外非必修的智能活动。这里也有各种书籍(参考书、工具书),从中可以了解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系统化占有重要地位。系统化是思维的母亲。生物教师、化学教师、历史教师、文学教师都安排本课的作业。少年在考虑事物的特性时,把它们归到所学的这门课或者纳入某个类别,某个历史时期、某种风格。文件夹里夹着数十种未经分类叠在一起的干叶子。作业:把这些叶子分别归类登记。我们高兴地看到少年们在聚精会神地研究每一片叶子。这时候书本是第一个助手。为了分门别类地归在一起,他们取来了各种土壤、肥料的样品和不同种类的树木。历史方面挂了许多画表,上面画着劳动工具、日常生活用品、武器、家用物品、衣服。要学生识别这些东西属于哪个历史时期。文学方面提供不写出作者姓名的文学作品片断,要少年根据作品的风格来识别这个片断的作者是谁。
我们还布置更复杂一些的作业。比如,按示意图组装目前通用的机器模型。
“知识的源泉”室所提供的作业并不是配合课内学习的直观材料,我们的目的不在于此。这里有完全不同的目的:我们希望少年们对尚未学过的东西进行思考。现在我简要地谈谈这些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