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感情的物质表现

2.善良感情的物质表现

每一个少年应长期坚持把自己善良的感情贯注到劳动中去,并以高尚的动机使它富有人性。按我的意图,劳动应当造成这样一种环境:它能使少年们更敏锐地感觉到别人的精神世界。

每年1月份的第一个星期我们庆祝姑娘节,早在姑娘节的几个月以前,一位男同学在树林里挖了一株铃兰的根,把它埋在冻土中,然后移入温室,等它开花。对善良感情的这种感受本身就逐渐成为劳动的目的和动机。为了一刹那的幸福感,一个人要劳动几个月,劳动的巨大教育力量就在这里。这一刹那仿佛使人在情感发展和道德发展方面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一刹那在一个人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每一个少年都在感受着那最美好的情境的一瞬间,在这种情境中,一个人深刻地了解了别人的内心精神世界。在姑娘节的前夕,这位男同学久久不能入睡。他梦见充满喜悦的女孩子的眼睛。当这个男同学把这束鲜花献给一个女同学的这个难忘的一瞬间,他们两个人的心灵都互相敞开着。形象地说,这时候人的精神像“挺身而出”那样焕发光彩,充满了自豪感,准备去做好事。

当少年面前出现了地平线,当他注意了“世界问题”而可能忽略别人时,要使“为了人们的欢乐而劳动”这样一种人性成为少年时期个性的基础该是多么重要啊!我所关心的是使每个少年在劳动中找到个人情感和美感生活中的丰满而又快乐的领域。童年时期每个孩子已经在双亲宅边的自留田里开辟了自己的“玫瑰园”。形象地说,这块地方还是一扇小窗,通过它来揭示人的情感—美感世界。要是没有几十扇这样的小窗,学生就会像生活在黑暗之中,在他们走向生活的时候,他们在情感、美感和道德方面就可能表现得粗野、冷漠和无知。要是没有鲜花,我不能设想有完备的道德教育。每一个男女学生在“玫瑰园”里从事劳动,我认为这是教育的重要手段。栽培玫瑰树、体验第一朵花开放时的喜悦心情、把鲜花献给别人、感受这一瞬间激动人心的幸福这些过程对培养新人是这样的重要,正像耕耘田地、培育庄稼一样,体验到紧张、汗水、老茧以及劳动所带来的愉快。

一个人感觉的细腻、他在情感上的感染力、强烈的感受、关切、敏感、同感、洞察别人的精神世界——所有这一切首先会在家庭中,在和亲人的相互关系中遇到。这里需要寻找人的高尚精神需求的情感—美感源泉。培养人道主义是这样开始的:在婴儿眼里,母亲是世界上最亲、最爱、最美的人。然而要获得善良的感情却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作为代价。少年应当通过劳动来获得善良的感情,并使这些感情体现在物质财富上。

在二三年级(有时在一年级),每个孩子都要在宅边的自留田里种上“母亲苹果树”、“父亲苹果树”、“爷爷苹果树”、“奶奶苹果树”。提出这种劳动需要非常注意分寸,非常敏感,因为不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母亲和父亲……当然,孩子也可能忘记这是树,如果不提醒他的话。

岁月流逝,孩子们都在成长。小树也长大了,快到结果实的时候了。孩子们为之劳动了许多年的那个幸福的时刻就要来临。春天,当树上开始结果实的时候,孩子们已经激动地和我谈论在“母亲苹果树”上将会结多少苹果。也许还未曾有过其他能使儿童们如此激动地等待它的成果的劳动,因为他们在劳动中看到了他们自己的力量。

在7月的一天的黎明,斯拉夫卡到我这儿来。他说:“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苹果是不是熟了。”我们走进他的小园子。在“母亲苹果树”上的苹果已经变红了,可能,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斯拉夫卡已急不可待。他走进小屋,拿来一只钵子,小心翼翼地摘下几个苹果。他把苹果送给母亲。我从未见过这个孩子感到这样的幸福。在那个时刻我想:“如果说你的学生正感受着为人做好事的幸福,那么,你这位教师就是最幸福的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