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的劳动本质

公民的劳动本质

“照亮别人,燃烧自己”这是自古以来医生的誓言。我努力用这个道理去鼓励孩子们,使孩子们的心灵变得高尚,激发起他们的自尊心。真正的幸福是为人们服务。我尽力把这个思想贯穿到我的学生所想所做的一切方面去。

少年常被那些为人们的利益和幸福去建立功勋的故事所激动。但这只是公民教育的第一阶段。照亮别人的直接动因是感受到,人应当做什么。初看起来,这似乎是容易的事情:年轻的公民用自己的双手做了某件事,这好像就意味着他们已经体验到热爱人们的感情,意识到自己对他们的责任。然而,在生活里却并不那么简单。如果孩子们干活的时候态度冷淡,或者像对待令人厌烦的义务一样去对待工作,那么无论他们做了多少工作,也不会在他们的心灵里留下良好的印象。年轻的公民去为人们工作的时候,应该怀有纯洁的心和明快、乐观的思想。这种工作应该带来乐趣,并因它的崇高而受到鼓舞。从事这项工作所带来的极度疲乏(没有汗水、疲乏和老茧,就不可能有实实在在的工作),应该从生活充实的感觉和幸福的体验中得到补偿。

究竟怎样向学生们揭示公民崇高的劳动本质呢?这里必须指出一系列教育技巧的规律。去为人们工作,不仅要有充沛的体力,而且要有生气勃勃的精神力量。必须在精神上培养学生按教师的意图去从事具有明显的公民意义的劳动。要从年轻的心灵里去掉一切偶然的和暂时的想法。如果在一个集体里发生了某件不顺当的事情,从而使集体内产生不良的情绪,这就会影响形成公民感的源泉。在去为人们服务以前,我努力做到使儿童,特别是少年具有明快的思想。首先是清楚而又乐观地想到,我们用自己的双手为人们创造些什么,我们的劳动将给人们带来怎样的欢乐。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少年劳动者才会把自己的一部分身心投入到他们所从事的事情上去。

在一年以后将要建造集体农庄农业大楼的空地上,长着一棵橡树。树已经长了10年,造房子的时候要砍掉它是很可惜的,可能的话,是否不砍掉这棵橡树,把它搬到另一个地方去,使它能为子孙后代造福?这件事做起来颇不容易,要连根掘起近一立方米的泥土。诚然,这件事是困难的。但是,这将会给人们带来多大的欢乐啊。一棵橡树要生长200年甚至300年,许多人要在它的枝叶下感受生活的乐趣。对劳动明确的概念——创造欢乐——激发起孩子们崇高的思想,有了这种思想就有了干劲和灵感。我们决定去干这件工作。我们干了几天,工作愈临近结束,大家就愈感到高兴。

要使孩子们在少年期看到自己童年时亲手创造的物质财富,这一点很重要。我的学生每年都要在他们一二年级时就开始的工作中增添一些东西。因此为人们工作逐渐成为集体的精神生活。

公民的劳动本质与自尊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为大家造福而劳动并不意味着人要放弃个人利益,处于孤立境地。为人们劳动所赢得的欢乐植根于深厚的个人自豪感和自尊感。共产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在于使社会上没有一个庸庸碌碌的人。按阿·瓦·卢那察尔斯基下的定义:表现强烈的个性,这是社会的根本。要使少年的劳动自豪感成为公民感的基础,使他感受到他在自己心爱的工作中是个最好的能工巧匠,这一点很重要。要寻找、发现并确定人的劳动天赋,使每个人都成为某项工作的真正能手,要使劳动创造永远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事业的最有力的情感刺激——这就是思想教育和劳动教育的统一。

必须帮助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自己心爱的工作中显示自己,掌握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成为能工巧匠。这是根据各人的情况区别对待地进行个别教育和集体教育的基础。集体中的劳动者,并不是什么按照命令或口令行动的无个性的群众。没有鲜明的个性表现也就没有集体。我认为集体主义教育首先是要在每个少年身上迸发出干劲,激发出才干。孩子在少年期就应当在某一件事情上取得重大的成就,要有一件事能吸引他,使他受到崇高思想的鼓舞,他所从事的某件工作应当成为真正的创造性的工作。

我怀着激动不安的心情期待着什么时候少年会一头钻进某件工作中去而忘掉其他一切。这里指的是在智力、创造力和情感方面都已经深入到工作的精微之处,深入到技巧的奥秘。这个阶段是少年在一定时间内从事某项创造性劳动所取得的合乎规律的结果。为了深入到工作中去,必须进行一项具体活动。在这项活动中能非常具体地看到并体会到体力劳动从属于创造性的设想。

通过创造性劳动激发起了崇高的精神;由于意识到我是自己这一行的能工巧匠,我有一双灵巧的手而感到自豪。因为我是劳动的主人,人们都尊敬我——所有这一切就意味着一个公民的真正诞生。

柯利亚热爱各种不同的劳动:他很感兴趣地在教学试验田里工作,同时又在少年模型设计师小组工作。他还爱写生画,于是便画起画来,还收集了许多造型艺术的复制品。可是到了六年级,他又去参加少年机械师小组的工作。他一个劲地摆弄小发动机,拆开了又装上,把它擦洗干净、抹上机油。那时在学校工场里安装了一台锯木板的装置。在一台电动机上接了一把带锯。可是在检修电路时只好把带锯接在内燃机上。这件工作又促使柯利亚深入钻研起机器结构来。根据他的要求在学校教学电站(高年级学生实习使用的)里划出了一小块地方,在那里柯利亚安装了一台小型内燃机,他把一台交流发电机接在小型内燃机上,又在电路上装了一些电灯。所有这些机件都是小型的,小发电站看上去像个玩具,但它却成了低年级学生活动小组的中心。在柯利亚的指导下,这儿迸发出了新的兴趣爱好的火花。这位少年技师把一些小机器——电动锯、通风机、冶炼电炉接到电动机上去。柯利亚到了七八年级成了一个真正的电气装置技师。他对内燃机非常熟悉。一个充满了自尊感的公民就这样诞生了。由此可见,自豪地并自觉地尊重自己和别人——这便是教育的成果,而获得这种成果的原因是由于发现了自己的才能并严肃地思考自己的未来。光荣感、自尊感以及由此而体验到的生活的充实感——这是形成公民自觉性的基础,它深深植根于劳动的技巧之中。

也许孩子中谁也没有像托利亚那样有那么多的兴趣爱好。他既对种花感兴趣,又在畜牧场工作,同时还种植谷物。在过去很长时期内,任何工作都不能在这孩子的心灵里激发起真正的灵感。然而现在他开始喜欢车床的金属加工,喜欢设计和制作模型了。到六年级结束时,这个孩子对金属加工越来越入迷,以至于放弃了其他的劳动工种。用手工或在机床上加工机器、仪表和模型的零件成了托利亚心爱的工作。在劳动课教师的指导下,托利亚开始制造起电锯来了。他自己制图,自己做零件,自己安装。托利亚把他制造的电锯接上小型电动机的那一天,成了他的节日。他的眼里闪耀着欢乐的光芒。从学校毕业几年以后托利亚说道:“那一天我觉得自己是个真正的人了,在这以前,有时候我觉得自己不像大家那样,我比别人差……而从那一天起,世界忽然变了样,人们仿佛更可爱了……”

每个少年在找到了自己心爱的工作以后,就朝着道德成熟的道路跨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