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药学的概念

一、现代药学的概念

(一)药学的定义与性质

药学(pharmacy)是研究药物的一门学科,是揭示药物与人体或者药物与各种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药学也是研究药物的来源、成分、性状、作用机制、用途、分析鉴定、生产加工、经营、使用以及管理的一门学科。

药学总体上属于自然科学。当药学的研究对象局限于药物时,例如研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制剂时,它的自然科学属性很强;当药学研究集中在药物与人的相互作用即药物应用时,药学的研究对象就涉及人,而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此时,有的药学学科,如医院药学、社会药学、药品经济学、药事管理学等则有较强的社会科学属性。

(二)药学范畴

范畴是指“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的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各门科学都有自己的一些基本范畴,如化合、分解等是化学的范畴,商品价值、抽象劳动、具体劳动等是政治经济学的范畴。药学的服务对象是人,研究的对象是药品,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疾病,最终的目的是维护人类的生命与健康,故药学的基本范畴为生命、健康、疾病、衰老、死亡和药品。药学属于医学门类,以上这些范畴同时也是医学的基本范畴。在学习药学时,应该对其本质问题(即范畴)有一定程度的认识,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健康观、疾病观、生命观和药品治疗观,并用以指导药学的学习与研究。

1.生命 生命是医药学、生命科学乃至哲学的重要概念。生命是由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所组成的生物体不断进行着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的一种综合运动形式。人的生命是处于一定社会环境关系中具有自我意识的生物实体。人是生物属性与社会属性高度统一的整体,而人的社会属性是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本质特征。在人的生存中应强调生命的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和人性价值的统一。对生命的认识关系到医药的根本目的并影响其发展。

生命观不同,即对生命、生命价值、生命质量的认识不同。如医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如何珍惜生命,善待生命;控制疫苗安全性的自觉意识,干细胞研究的底线,药物使用与生命质量关系等都涉及对生命的认识与理解。对生命的思考使人们更加珍惜生命、善待生命,从而将医药职业道德,以人为本的精神上升到一个崇高的、自觉的境界。

目前,药物治疗效果常采用发病率、死亡率、生存时间、生命质量等指标进行评价。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QOL)指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他们的生活目标期望、生活标准以及生活状态的体验,包括个体在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各个方面的主观感受和综合满意度。1995年美国FDA规定,递交新药材料时必须同时递交药物对患者生命质量和生存时间影响的资料,在疾病、意外损伤及医疗药物干预的影响下,测定与个人生活事件相关的主观健康状态和个体满意度。该评价指标广泛用于患有慢性病、肿瘤等需要长期用药、终生用药患者的评价,涉及的药物有抗高血压药物、抗肿瘤药物、抗结核病药物、肾移植药物等。常用的生命质量测定指标如下:①疾病症状、药物副作用、压抑表现等生理指标;②活动水平、认知状态、角色状态、性功能等身体功能指标;③情绪良好、情绪压抑等心理指标;④社会关系、工作角色、业余休闲、经济状况等社会指标;⑤生活意义、宗教问题等精神指标。比如近年来,医药学家发现,一些抗高血压药物的长期使用虽然有效地预防和治疗了疾病,但却造成了情绪低落、记忆力下降、睡眠不足等心理健康问题。为此,科学家提出应该把生命质量水平作为评价药物质量的标准之一。

2.健康 防治疾病,保障人们健康长寿是医药学的目标。健康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健康概念为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更为深刻。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广义的健康概念,即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而且是个体在体格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完美状态。WHO进一步提出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全世界范围内的一项最重要的社会性指标;2000年全球卫生和健康目标之一就是“人人享有基本药物”。人类不仅要提高健康水平,还要全面提高生命质量。药物与健康的关系是极其微妙又密不可分的,药物既是人类的“朋友”,又是人类的“敌人”,人类既离不开药物又不可“贪多”。离开了药物,人类难以生存,过多使用药物反而使药物与健康之间的天平失去应有的平衡。因此要多了解一些基本的常识,使健康达到最好的平衡点。对健康概念的认识也影响着人们的用药观念与用药行为。比如减肥药物的研究与大量上市引发人们对健康美丽概念的争论与思考。

3.疾病 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自身调节机制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并引发一系列代谢、功能、结构的变化,表现为症状、体征和行为的异常。

疾病发生的原因是医学研究的核心,也是药物对症治疗的关键所在。疾病发生的原因分为三大类:外在原因、内在原因、自然环境与社会心理原因。疾病的发生与宿主(人体)的内在条件密切相关。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遗传、先天发育、年龄、性别、种族等也会成为疾病产生的诱因。自然环境影响生态系统质量,直接影响人的生理功能;生态系统质量的恶化会危害人体健康,使人体产生疾病。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心理因素也与其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自然环境与社会心理因素往往通过各种外界或内在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疾病的产生。由于国家、民族、社会经济、生活习惯、战争、个体遗传与行为各不相同,疾病在不同时期、不同人群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尽相同。有时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从疾病谱中反映出来。疾病谱对科学、动态、全面地掌握疾病的变化规律,制定疾病防治和药物研究的战略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保证。

营养不良、传染病等往往伴随着饥饿、贫穷现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类疾病的发病率急剧下降,并跌至发病率前十位以外;与此同时,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跃居发病率前十位。

4.衰老与死亡  衰老是生物体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退行性变化的总和。当前我国人口寿命增高、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超过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或者14岁以下人口占比小于30%,这个国家或地区就被视为老年型国家或地区。当今世界,包括我国在内的50余个国家已进入老年型国家行列。2021年5月11日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约为26402万,占总人口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约为19064万,占总人口13.50%。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上升了5.44个百分点。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正在逐步加深,这种现状引人深思。因为我国居民人数多,我国医疗资源原本就很难满足所有居民的医疗需求,而老年人是更容易出现健康问题的群体,老年病人大幅度增加,一方面给医药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另一方面在医疗、经济、人口结构等方面给社会带来了空前的压力。

死亡是生命活动的终止。生理死亡是衰老的结果,病理死亡是疾病发展的结果。由于死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死亡的标准就成为医学、法学、伦理学共同关心的问题。目前判断死亡的标准有两类:一是以自主呼吸和心跳停止为依据;二是以脑死亡为依据。美国、法国、英国、瑞典等国已立法将脑死亡作为人类个体死亡的标准。脑死亡的概念与生命的概念紧密相关,脑死亡既表示个体的生物学死亡,也表示个体的社会学死亡。

5.药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二条,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等。

世界各国对药品的定义各不相同。在我国,药品专指人用药品,不包括动物用药、农药等。药品按使用目的可分为治疗药品、预防药品、诊断药品、保健药品四类。从药品管理的角度,药品可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新药、特殊管理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国家基本药物、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按使用方法,药品可分为口服药、外用药、注射用药等。按原料来源,药品可分为化学合成药、天然药物、生物技术药物。按药物功能,药物可分为预防治疗疾病药物、改善缓解痛苦药物、影响生物学功能药物。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曾经一段时间内,只重视药品的福利性而忽略了药品的商品性。改革开放以来,“药品属于商品,医药产业能够产生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更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这已经成为共识。但在突显药品的商品属性时,切不可忽略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与一般商品比较,它有许多特殊性。药品既有效又有毒,具有特殊的用途、特殊的时效性、特殊的消费方式和特殊的质量要求。药品的基本要求应当是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由于药品的特殊性质,为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体用药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用药的合法权益,各国政府均加强了对药品的监督、控制和管理。药品是公认的管制非常严格的商品之一。

(三)药学学科体系结构和内容

药学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它包含生药学、中药学、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和制药工程等学科。由于学科的发展和交叉融合,各学科之间又派生出许多分支学科。各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同时又有各自的研究领域。

一个药物从发现到临床应用,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潜在药用物质的发现或发明、结构和成分的确定、药理作用筛选、药效学评价、安全性评价、制剂工艺研究、质量控制、检测、临床合理应用。药学的各个分支学科按药物研究、生产、使用的各个阶段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为提供潜在药用物质以供研究的学科,属于这类学科的有微生物药物、药物化学等;第二类为评价药物安全性、有效性和临床应用的学科,属于这类学科的有药理学、毒理学、药动学、临床药理学等;第三类为解决药物生产与质量问题的学科,属于这类学科的有药剂学、制药工程、药物分析、生物技术制药等。针对天然药物、中医药开展研究的主要分支学科有药用植物学、生药学、中药学等。

(四)药学学科的其他相关学科

从药学的发展史可见,化学学科和医学学科在现代药学的形成与发展中起着直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药学是医学的基础、化学的衍生,即化学与医学交叉学科。没有化学基础,就无法研制药物。化学、物理学、医学、生物学、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兴起大大促进了药学的发展。其主要标志就是学科分工越来越细,尤其是20世纪以来,早期没有分科的药学,因科学技术的发展,已先后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从而使药学分离出去。而且又与其他学科,互相渗透成为新的边缘学科。尤其是受体学说和基因工程的创立,使药学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一个新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