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系统用药
(一)抗高血压药
静息状态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值均在90/140 mmHg以上,即可称为高血压。可以是原发性高血压,也可能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如患者本身患有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常用的药物有卡托普利、硝苯地平等。
卡 托 普 利
【药理作用】本品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发挥降压作用,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同时还能保护缺血心肌和改善心功能。
【临床应用】可用于治疗高血压,缓解心力衰竭症状,超说明书剂量使用可用于改善糖尿病肾病的症状。
【不良反应】刺激性干咳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如干咳严重或不耐受患者可考虑换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药;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伴有瘙痒,有时伴有发热,关节痛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出现斑丘疹,荨麻疹少见,症状较轻,一般减量或停药后症状可自行消失;个别患者会出现低血压、心动过速、胸痛和心悸等症状。
硝 苯 地 平
【药理作用】本品可选择性地阻断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膜的Ca2+通道,阻滞Ca2+内流,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从而使血压下降。
【临床应用】用于高血压和心绞痛(劳累型心绞痛和静息型心绞痛)的治疗。
【不良反应】较高剂量时容易出现面部潮红、头晕头痛等症状,胃肠道反应表现为恶心、消化不良、胃部灼烧感,部分患者会出现嗜睡、乏力、低血压、心悸和下肢水肿。
(二)抗高血糖药
临床上空腹血糖值高于6.1 mmol/L,餐后2 h血糖值高于7.8 mmol/L,即可称为高血糖,典型表现有口渴、多饮、多尿、乏力、体重减轻等。长期高血糖会使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发生病变。常用的药物有胰岛素、二甲双胍等。
胰 岛 素
【药理作用】本品是一种胰岛β细胞合成、分泌的多肽类激素。能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和酵解,促进糖原合成、促进糖转变为脂肪,抑制糖原分解;能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能促进氨基酸转运进入细胞内,加速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分解。
【临床应用】可用于各种糖尿病的治疗,尤其是需要使用胰岛素的1型糖尿病和经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治疗无效的2型糖尿病;对糖尿病合并高热、严重感染、创伤等情况治疗效果良好;还可用于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
【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低血糖;偶尔出现代谢及营养异常,眼部异常表现为视网膜病变暂时性恶化,一过性黑矇等;罕见免疫系统速发变态反应,表现为血管神经性水肿、支气管痉挛、低血压和休克;还可出现注射部位发红、疼痛、瘙痒,荨麻疹、肿胀或炎症等。
二 甲 双 胍
【药理作用】本品能促进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减少葡萄糖在肠道的吸收,抑制糖异生和胰高血糖素的释放。
【临床应用】对于单纯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控制血糖无效的2型糖尿病是首选。
【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表现为味觉障碍、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和食欲不振。罕见肝胆功能异常、皮肤过敏,表现为红斑、瘙痒、荨麻疹。长期服用可能减少维生素B12的吸收,也可出现乳酸酸中毒。
(三)抗高血脂药
血浆中含有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升高,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降低,即可称为高脂血症。原发性高脂血症多与基因突变有关,由其他疾病或已知原因导致的血脂异常称为继发性高脂血症。常用的药物有阿西莫司、阿托伐他汀等。
阿 西 莫 司
【药理作用】本品属于B族维生素,能抑制脂肪分解,减少肝脏合成和分泌胆固醇;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
【临床应用】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常作为其他药物不能充分降低甘油三酯含量时的替代治疗和辅助治疗。
【不良反应】治疗初期容易引起皮肤血管扩张,表现为皮肤变红,有瘙痒和潮热感。治疗期间偶见胃肠道反应,表现为胃灼热感、上腹部痛。
阿托伐他汀
【药理作用】本品能抑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减少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同时轻度降低甘油三酯和LDL,轻度升高HDL。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还可缓解冠心病、糖尿病、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症状。
【不良反应】长期服用容易出现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肝功能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