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及造血系统用药

五、血液及造血系统用药

(一)促凝血药

促凝血药也称止血药,是能加速血液凝固、抑制纤维蛋白溶解、加强血小板功能的一类药物。常用的药物有维生素K、氨甲苯酸等。

维 生 素 K

【药理作用】本品可作为γ-羧化酶的辅酶促进凝血因子合成,使血液凝固。

【临床应用】用于防治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梗阻性黄疸引起的维生素K吸收障碍,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引起的维生素K合成障碍;同时还可用于缓解胆石症、胆道蛔虫性胆绞痛等。

【不良反应】刺激性较强,口服容易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静脉注射过快可能导致面部潮红、出汗、胸闷等症状;较大剂量使用还可导致新生儿、早产儿发生溶血性贫血、高胆红素血症等情况。

氨 甲 苯 酸

【药理作用】本品能抑制纤维蛋白溶解,竞争性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起到止血作用。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产后出血及前列腺等手术后纤溶酶活性亢进引起的大出血。

【不良反应】用量过大或时间过长时可促使血栓形成,诱发心肌梗死;静脉给药速度过快,可引起低血压、心动过缓等。

(二)抗凝血药

抗凝血药是一类能抑制凝血酶生成或影响凝血酶活性的药物,常用的药物有香豆素、肝素等。

香 豆 素

【药理作用】本品是维生素K的拮抗剂,在肝脏中阻止维生素K的循环利用,影响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的合成。

【临床应用】用于防止血栓形成,如口服可防止心房纤颤、心脏瓣膜病引起的血栓栓塞;用于预防手术后的血栓形成,如外科大手术、髋关节手术等。

【不良反应】口服过量或长期用药,容易导致自发性出血,严重者可致颅内出血;有致畸作用,能通过乳汁排泄,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慎用。

肝  素

【药理作用】本品能增强抗凝血酶的作用,从而使得以丝氨酸为活性中心的凝血因子失去活性而发挥抗凝血作用,同时还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炎和调节血脂的作用。

【临床应用】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如肺栓塞、急心心肌梗死等;适用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治疗;也可预防心血管手术等术后的血栓形成。

【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自发性出血,表现为黏膜出血、关节腔积血等;偶见哮喘、皮疹;个别患者可能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情况;服用时间过长时可引发骨质疏松和自发性骨折。

知识链接

《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简介

《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简称《赫尔辛基宣言》,制定了涉及人体对象医学研究的道德原则,是一份包括以人作为受试对象的生物医学研究的伦理原则和限制条件的文件,也是关于人体试验的第二个国际性文件,比《纽伦堡法典》更加全面、具体和完善。

《赫尔辛基宣言》在第18届世界医学协会联合大会(赫尔辛基,芬兰,1964年6月)采用,并分别在第29、35、41、48、52、53、55、59、64 届世界医学协会联合大会中进行了修订。虽然宣言主要以医生为对象,但世界医学协会鼓励参与涉及人类受试者的医学研究的其他人遵守这些原则。

《赫尔辛基宣言》指出,在涉及人类受试者的医学研究中,个体受试者的安康必须优于其他所有利益。在医学研究中,医生有责任保护受试者的生命、健康、尊严、完整性、自我决定权、隐私,以及为受试者的个人信息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