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用药

一、中枢神经系统用药

(一)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大多数还具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故也可以称为解热镇痛抗炎药,该类药长期服用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肝、肾损害,特别是老年人。常用的药品有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阿 司 匹 林

【药理作用】本品小剂量(0.05~0.1 g/d)用于抑制血小板聚集,常用量(0.3~0.5 g/d)用于解热镇痛,大剂量(3~4 g/d)用于抗炎、抗风湿。

【临床应用】①解热、镇痛,本品可缓解感冒发热和各种轻中度的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等;②抗炎、抗风湿,本品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常用药物,可改善症状但需同时进行病因治疗;③抑制血栓形成,本品可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辅助用药,但容易引起凝血功能障碍。

【不良反应】一般用于解热、镇痛的剂量较小,不易引起不良反应。长时间大量用药(如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疾病,当血药浓度>200 μg/mL时,较容易出现不良反应。较常见胃肠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较少见或罕见胃肠道出血或溃疡,表现为排出血性或柏油样便,胃部剧痛或呕吐血性或咖啡样物,多见于大剂量服用本品的患者;过敏反应,支气管痉挛表现为呼吸困难或哮喘,皮肤过敏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等。

布 洛 芬

【药理作用】本品用于解热、镇痛、抗炎。

【临床应用】①解热,主要针对成人或儿童发热;②缓解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各种慢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期或持续性的关节肿痛症状;③治疗非关节性的各种软组织风湿性疼痛,如肩痛、腱鞘炎及运动后损伤性疼痛等;④缓解急性的轻、中度疼痛,如手术后、创伤后、劳损后疼痛等。

【不良反应】少数患者会有胃肠道反应,出现恶心、呕吐、胃肠道溃疡及出血;罕见皮疹、过敏性肾炎、膀胱炎、支气管痉挛等;外用偶有皮肤瘙痒、发红、皮疹等,极个别患者会出现头晕及轻度胃肠道不适,一般可耐受,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二)镇静催眠药

镇静催眠药是一类具有缓解焦虑症状、帮助失眠患者睡眠的药物。一般入睡困难持续2周以上即可称为失眠,主要表现为上床难以入睡、早醒多醒、多梦噩梦、似睡非睡或通宵难眠。常用的药物有地西泮、巴比妥等。

地 西 泮

【药理作用】本品小剂量用于抗焦虑,常用量用于镇静催眠,大剂量用于抗惊厥、抗癫痫。

【临床应用】缓解各种原因引起的焦虑和失眠,对伴有焦虑的失眠效果良好,具有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及缓解内分泌平衡障碍的作用。用于神经官能症、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的的镇静、助眠,是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

【不良反应】服用后偶尔出现胃部不适、恶心、呕吐、口干、疲乏、皮疹、乳房肿胀、油脂分泌过多、脱发等不良反应,停药后可消失。

巴 比 妥

【药理作用】本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小剂量镇静、催眠,常用量抗惊厥、抗癫痫,大剂量产生麻醉等作用。

【临床应用】小剂量用于缓解焦虑、烦躁不安的症状;常用量用于失眠患者,改善患者睡眠状态;大剂量用于小儿高热、破伤风、脑膜炎等疾病引起的惊厥。

【不良反应】服用后会出现宿醉现象,长期服用容易出现依赖性和耐受性,大剂量服用或静脉注射过快或过量容易引起急性中毒。

(三)抗癫痫药

癫痫是一组大脑局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并向周围正常组织扩散引起的反复发作的脑性疾病,常表现为局部抽搐,不自主摇头、眨眼等,具有发作突然、短时、反复的特点,常用的药物有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

苯 妥 英 钠

【药理作用】本品用于抗癫痫、抗神经痛、抗心律失常。

【临床应用】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癫痫发作,对于癫痫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是首选药,但对于癫痫小发作和肌阵挛性发作无效;对各种神经痛效果较好,如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等;抗心律失常,是强心苷类药物中毒的解救药。

【不良反应】口服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静脉注射可能引发静脉炎。口服会引起牙龈增生,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停药后症状可自行消失。容易出现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长期服用可能导致叶酸缺乏,出现巨幼红细胞贫血;偶见过敏反应,表现为药物热、皮疹、瘙痒等,一旦出现应立即停药。

卡 马 西 平

【药理作用】本品用于抗癫痫、抗神经痛、抗躁狂抑郁。

【临床应用】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癫痫发作,对于精神运动性癫痫发作可作为首选药;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良好,常作为首选药;对锂盐治疗不耐受或无效的抑郁躁狂症患者,可作为替代药治疗。

【不良反应】用药初期常见恶心、呕吐、眩晕、视物模糊等前庭功能反应,个别患者会出现共济失调、皮疹、心血管反应等,一般停药后可自行恢复;偶见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肝损害等,用药期间需定期检查血常规和肝功能;本品还是肝药酶诱导剂,与其合用的药物常需加量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