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药分析

三、中药分析

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医药特有药物,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和保健作用的物质。中药分析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分析方法,研究中药材和饮片、提取物和中药制剂的一门学科,是药物分析学科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鉴别品种真伪,确定质量优劣。常用的分析方法如下。

1.中药指纹图谱 中药指纹图谱是指某些中药材或中药制剂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标示其化学特征的色谱图或光谱图。中药指纹图谱是一种综合的、可量化的鉴定手段,它建立在中药化学成分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用于评价中药材以及中药制剂半成品的真实性、质量优良性和稳定性。“整体性”和“模糊性”为其显著特点。

以指纹图谱作为中药(天然药物)提取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目前已成为国际共识,各种符合中药(天然药物)特色的指纹图谱控制技术体系正在研究和建立。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允许草药保健品申报资料中提供色谱指纹图谱;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96年草药评价指导原则中也规定,如果草药的活性成分不明确,可以提供色谱指纹图谱以证明产品质量的一致性;欧洲共同体在草药质量指南中亦称,单靠测定某种有效成分考查质量的稳定性是不够的,因为草药及其制剂是以整体为活性物质。

2.基因分析法(DNA analysis) 基因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对不同生物个体遗传物质DNA的差异进行检测来鉴别生物物种的方法。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DNA作为遗传信息的直接载体,不受生物个体生长环境、发育阶段和生理状态等因素的影响。而生物的外观性状、细胞形态、组织结构、化学成分等不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还受上述因素的影响。因此,用DNA分子标记技术鉴别药物的方法比在形态、组织、化学水平上检测更能代表中药的遗传本质,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可靠性。DNA分子标记技术是一种全新的中药分析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已取得良好的进展,但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3.模式识别法(pattern recognition) 模式识别法是一种用计算机代替人对模式即所研究的系统进行描述、分类、决策的新兴技术。用于中药分析的模式识别,在近年来对大量中药化学成分进行深入研究,分离并确定了大量中药有效成分及其化学结构的基础上,采用化学模式识别法,将中药中各特征性化学成分或微量元素的定量数据的整体用计算机进行描述与分类,并与该中药的种属和临床疗效全面相关,是中药质量控制的一种全新研究模式,也将成为中药有效成分基础研究的常规模式。

知识链接

DNA的双螺旋结构

DNA双螺旋结构的主链由脱氧核糖和磷酸基通过酯键交替连接而成。主链有2条,它们以“麻花状”围绕一个共同的轴心向右手方向盘旋,相互平行而走向相反,形成双螺旋构型。主链处于螺旋的外侧,这正好解释了由糖和磷酸构成的主链的亲水性。所谓双螺旋就是针对两条主链的形状而言的。

DNA双螺旋结构的碱基位于螺旋的内侧,它们以垂直于螺旋轴的方向通过糖苷键与主链糖基相连。同一平面的碱基在两条主链间形成碱基对。碱基总是腺膘呤(A)与胸腺嘧啶(T)配对、鸟膘呤(G)与胞嘧啶(C)配对。碱基对以氢键维系,A与T之间形成2个氢键,G与C之间形成3个氢键。每对碱基处于各自的平面上,但螺旋周期内的各碱基对平面的取向均不同。碱基对具有二次旋转对称性的特征,即碱基旋转180°并不影响双螺旋的对称性。

双螺旋模型不仅意味着DNA分子的结构已知,更重要的是它提示了DNA的复制机制,只需以其中的一条链为模板,即可合成、复制出另一条链。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使遗传物质研究深入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在以后的近50年里,分子遗传学、分子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等新学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奥秘从分子角度得到了更清晰的阐明,DNA重组技术更是为利用生物工程手段的研究和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