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位深潜龙潭的老将军回到我们的视野

让一位深潜龙潭的老将军回到我们的视野

一夜之间,已是南方的春。

南方的春,与黎明无关,与草木无关,它活泼泼、脆生生地于鸟的啁啁啾啾中缀成一片。于南方的居民而言,许是并不翘首盼望,却总会如约而来。

与黎明似的。

也许连日的暗无天日、飞沙走石,忽地,大地万籁俱寂,你鼓足勇气推开一扇窗,窗棂上的灰尘尚未散去,尘土竭力维持着残存的带着点所谓尊严的气息,但一轮红日已在天边喷薄,映得云蒸霞蔚,映得你一心煊烂。你拂去灰尘,迎着朝阳,渐行渐远。

这样的场景,本书的主人公于88载岁月之河中,无数次经历过——16岁,他以瘦弱之躯顶着宽大的军装参加福建北伐学生军,自此,再没有回头,而是一路坚定地走去,终于,一颗青春的心于黎明的光辉中一点点上色,沸腾的革命的激情如升腾的红霞,为晦涩的黑暗的中国注入了一股力量,起初微不足道,却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度,他也迷茫。也苦闷。也忧伤。他企望每一个黎明的前夜,大地安宁,万家灯火,欢声笑语肆意流淌。但军阀混战、白色恐怖、日寇入侵、血雨腥风,在不间断地一次次击碎一个青年的梦想的同时,也让他不断思考、审视这个国家、这个时代以及掌控这个国家的“话语权”、操纵这个时代的航船走向的所谓体制、军队、派系以及夹杂其中的魑魅魍魉。他由渐悟到顿悟,并翻身而起——推开了阻隔他很久的那扇窗,重新看到了黎明的曙光,那是1937年7月的曙光,仲夏之日,不属于春天;他42岁的人生,也不再是春天,但他分明看到了中国大地万物复苏的迹象——东风解冻,鸿雁要来。只是,这一“将来时”因日寇的铁蹄践踏而迢迢;这一“将来时”因蒋介石再次发动内战而迂远。但他深信不疑,每一日都有黎明,只要推开窗,黎明之光望之如荼,望之如火,如火如荼,民心何盛。

他选择了与人民在一起。与人民的军队在一起。与领导人民军队的中国共产党在一起。只是,他始终没有振臂一呼的机会,而是当了一颗“冷棋子”,在隐蔽战线以潜伏的姿势隐匿于反动派阵营。继而,他冒着极大的危险,机敏、“狡黠”、从容地做着“信使”“搬运工”“快递员”,一份份重要的情报由此至彼,由黑暗至光明,由邪恶至正义,由少数至大众,由反革命的既得利益者至为人民谋福祉、为民族谋复兴的革命的共产党人。

他叫吴仲禧。让他重新回到我们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