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讲武教官
1924年,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正是躬耕稼穑时节。吴仲禧再一次告别妻儿走出家门,离开福州去了广州。他并非孤单一人,而是与保定军校的同学陈维远、方幼璇结伴而行。吴仲禧言,他们是去广州找工作,住在龙安旅店。
这是吴仲禧第一次来广州。他们住的地方离广州大沙头火车站不远。大沙头火车站是民国三大火车站之一。广州马路已较为宽敞,一些楼房也较为气派,但每到夜晚,衣衫褴褛的苦力及失业者在街道边、骑楼下横躺竖卧,让人目不忍睹。
吴仲禧因何来到广州?广州是孙中山先生主持的革命政府所在地,正在酝酿一场大革命的风暴——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孙中山先生已经发出号召:
……我等当共同奋斗,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美、英、日、法、意之战舰已驻广州省河,武装示威,汝等为中国正义而奋斗之时期已到矣!起!起!速起!形成反帝国主义联合战线![23]
但是,孙中山先生知道,以国民党一己之力,难以形成这一道联合战线,革命尚未成功的原因是“中国人革命的方法和气魄不及俄国人”[24],而现在“我们革命的知识进步,有了许多方法,旁边又有俄国的好榜样”[25],“本党与之(共产党)联合,将来必能得中俄互助之益,决无大害”[26]。
吴仲禧经多方活动也无缘见到孙中山先生。但吴仲禧忆述,“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时,我在广州参加国民党”[27]。
两个多月后,吴仲禧接到保定军校同学的两封复信,一是吕梦熊的信,说黄埔军校第一期刚开学,已说妥约吴仲禧担任区队长,负责学员管理教育工作;另一封信是戴戟的,邀请吴仲禧到肇庆西江讲武堂担任教官。当时戴戟在西江讲武堂担任堂长,吴仲禧考虑与戴戟的同学关系,便选择了后者。
1924年4月,吴仲禧前往西江讲武堂。当然,倘若吴仲禧当时选择黄埔军校,那人生可能又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是在苏联的帮助下,由孙中山先生创建,孙中山先生兼任学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先出任黄埔军校教官,11月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又是中共广东区委常委兼军事部部长。设若那时他们相识相知,吴仲禧向往光明、加入共产主义者的道路也许不会拖至1937年。
逝者如斯,时光不会倒流,吴仲禧只须在自己选定的方向上艰辛探索。
西江讲武堂全称为“西江陆海军讲武堂”,于1923年7月底由粤军第一师师长李济深创办,邓演达具体参与,戴戟任堂长,地点在肇庆西较场内。
吴仲禧在那里担任了一个学期的教官。
西江陆海军讲武堂学制为一年。时第一期学员尚未毕业,总计有学员300多人。
这是吴仲禧第一次担任军校教官,他将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所学悉数传授给学员。西江讲武堂所培训的学员对象为粤军第一、三师和中央直辖第四军所属连排干部和文职人员,广东海军江防舰队在职干部和机械操作人员,新桂系(李宗仁、黄绍竑部)下属干部。
学员不仅学习军事教程,如兵器、射击、投弹、刺杀、爆破、土工作业、队列动作;班、排、连攻防战术,夜间行军、宿营等战斗动作及组织与指挥等,部分文职人员还学习作战文书,如草拟命令、请示报告、绘制军事要图等。这些知识与技术,吴仲禧都是熟悉的,教起来轻车熟路,他通过课堂授课、沙盘作业和实地演练等方式教授学员。政治教程,如三民主义有关著作及反帝反封建、推翻列强、打倒军阀的政治理论,以及军队的法纲与纪律等,这些知识由另外的老师教,吴仲禧也找来教材在工作之余反复阅读与思考。
吴仲禧于教学中不断学习、实践和提高,颇有收获。此外,他也认识了很多人:“当时邓演达、蒋介石、陈诚等均曾在此执教或演讲”[28],“特别教官为邓演达,教官主要有严重、黄琪翔、钱大钧、陈诚、薛岳,军长梁鸿楷、师长李济深也经常到堂讲课”。[29]
其中有的人,后来成为吴仲禧的朋友和战友。